关羽目空一切随口骂人
庞德不想做烈士也不成
2012-01-06
(赵炎 中国网专家博客) 责任编辑: 侯杰
2018.10.2
浙江天台·庞学栋转载
庞德,凉州南安(后归秦州)人,关羽在“水淹七军”时,将其俘虏后砍了头,被曹魏集团树立为烈士,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赵炎仔细阅读了关于庞德的一些文字,感觉他似乎很不乐意做烈士,倒更像是想保住吃饭的家伙,投降刘备集团的可能性也极大,但是,他最终还是做了曹魏集团的模范,其中的缘故很值得探讨。
庞德早年担任过郡吏、州从事一类的小地方官,可能也是当地的小贵族出身。到了190年,跟随当时的征西将军马腾征讨在凉州造反的氐、羌等少数民族,“数有功”,于是升任校尉。
建安七年九月,正当曹操围攻袁谭、袁尚于黎阳之际,袁尚派他所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干联合匈奴单于袭击进攻关中,和曹操所任命的司隶校尉钟繇大战于平阳。本来已经归附曹操的关中诸将如马腾、韩遂等此时也都蠢蠢欲动,打算响应袁氏兄弟的号召,不过,在钟繇所派的张既的说服下,马腾等终于打消了这个念头,并且派马超率军同钟繇会师平阳,庞德就在这支部队中。
平阳一役,庞德在战场上亲手杀了郭援,至使袁军大败,高干、匈奴单于投降,立了首功,于是升任中郎将,并爵拜都亭侯。以后又多次在关中和叛军作战,史称“勇冠腾军”(见庞德传)。马腾入朝做卫尉后,庞德便留在了马超身边,此后就一直跟随马超转战于西北地区。
马超离开张鲁投奔刘备时,不知什么原因,庞德留在了张鲁手下,并跟随张鲁投降了曹操。这里,赵炎要做些推断了,窃认为,庞德没有跟随马超投奔刘备有两种可能:其一,庞德对刘备有很大的意见;其二,当时马超没来得及把庞德撤走(那时候,马超可以说是极为匆忙地离开张鲁的,简直可以用“逃”来形容)。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些。投降曹操后,由于他骁勇的名声,当即升任立义将军、关门亭侯。
建安二十三年冬,庞德率军和曹仁一起征讨宛城的侯音、卫开之乱,平乱后就留在了曹仁身边,与关羽军作战。当时因为庞德爱骑白马,又骁勇无比(居然还和关羽单挑,并且射中老关一箭,还是额头,老关没死实属侥幸),被蜀汉军队称为白马将军,和公孙瓒的名头一样。
一般来说,烈士呀,模范呀,旗手呀之类的荣誉,都是在死后才评选的,生前获得这种巨大荣耀的人不多。而在这些年里,庞德从来没打过败仗,没有经历过生死关头的抉择,官也做得越来越大,所以,还看不出来他到底有无做烈士的心思。且曹操身边像他这样的骁勇将领很多,张辽、张颌等人的功劳都比他大。也就是说,庞德要想做烈士或者模范,必须要等掉了脑袋才行。可是,脑袋的价值和烈士的价值,孰重孰轻?庞德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在“水淹七军”的故事里可以看出来。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曹仁为了配合于禁的援军,派庞德出城,在樊城北十里的地方扎营。当时一连下了半个月的雨,关羽趁汉水暴涨猛攻曹军——这就是著名的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当时就投降了,可是庞德没有。他率众爬上坝堤,“被甲持弓,箭不虚发”,表现了一代神射手的风范。他又斩杀了手下打算投降的几个将领,表示誓死效忠。大半天过去了,庞德“矢尽”,短兵相接后,还打算乘小船回曹仁营,结果翻船,被关羽生擒。
这里有几个疑问。一是,既然是在水中打了败仗,那么翻船后,他理应自尽,他为何不投河自尽,还“独抱船覆水中”?二是,早在短兵相接后,庞德已无全身而退的可能了,当真是效忠曹操作模范的话,应该这时就自尽了,他为何却选择了撤退,根本不可能成功的撤退?三是,如果庞德真的抱有必死的决心,为什么还要等着被关羽生擒?四是,他的堂兄庞柔也在刘备手下干活,他投降蜀汉是非常自然的,为何被擒后不投降,还和关羽对骂,这不找死吗?
前三个疑问足以表明,庞德在战斗力完全丧失后,仍然是以保命为第一的,至于做不做烈士,并不打紧。第四个疑问有些麻烦,因为另一位主将于禁一开始就投降了,庞德毕竟是经过苦战被擒的,此时投降并不丢脸,按照庞德注重生命的性格,他是有可能投降的,那么,到底是谁阻碍了他投向刘备的怀抱,最终作了烈士呢?
不用说了,自然是关羽。为什么?三国时期,比较优秀的武将,投降的例子很多,前提是必须给予对方人格、尊严、待遇等方面的尊重,比如张飞对待李严,刘备对待黄忠,等等,这是一般规律。以关羽这种目空一切、随口骂人的脾气,连孙权都骂成畜生的,怎么可能对庞德左一个“卿”右一个“卿”的叫唤?另外,庞德如此顽强地反抗,更何况他曾经打败过关羽(这一点很关键),关羽怎么会饶过他?所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士可杀不可辱”,庞德誓死不降,一定是受不了关羽的侮辱。遇到关羽,庞德不想做烈士也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