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遗安文化研究中心”门户网站!遗安精神哲学思想,是世界大同的科学真理!我们宣传遗安文化精神哲学思想,旨在:弘扬遗安文化精神。也是一大批热心研究历代名人姓氏文化遗产、事迹、文物古迹业余爱好者互相交流的网上平台空间。更是在弘扬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理解民族观、宗族观,唤醒文化自觉,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活动,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挖掘整理历代姓氏名人文化宝贵遗产并继承和发扬光大。 纪念农村教育活动家——庞顶宪先生逝世七周年     天台历代人口     人生十字决:德难静为然 雅乐美幸忧     《鉴略》     姓氏变迁     赤城志卷第二十八     凝聚为人处世之真理“四字要决”     几千年国学文化传承字字珠玑,为人处世之真理     逢人处世三不说,可让你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     内战……死了多少人     把权与利还给大众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文化论坛 > 1.诗文论述 > 正文
 

宋朝时期的商州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8-10-14   分类: 2.正史文献, 3.专家学者, 3.断代连接, 4.进士举人, 4.馆藏文物, 历代英烈   浏览次数:833  16px  14px  12px
摘要: 宋朝时期的商州发展情况 2008.12.05 信息来源:著名宋史专家、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规先生 2018.10.2 浙江天台庞学栋转载 《赠商洛庞主簿》 诗人 王禹偁 织女溪前贫主簿,仙娥峰下旧词臣。 久栖枳棘方思替,谩带……

 

宋朝时期的商州发展情况

2008.12.05

信息来源:著名宋史专家、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规先生

2018.10.2

浙江天台庞学栋转载

huxjpg

《赠商洛庞主簿》

诗人 王禹偁

织女溪前贫主簿,仙娥峰下旧词臣。

久栖枳棘方思替,谩带貂蝉不是真。

六里青山云簇簇,一条丹水石嶙嶙。

秋来魂梦应相似,同是帝城东畔人。

 

北宋初期著名文学家王禹偁(字元之),在宋太宗淳化二年,因执法为徐铉辨诬,冒犯了皇帝,而被解除右正言、知制诰职,九月贬商州团练副使。在宋代的官制中,团练使是州府一级的军事长官,但是团练副使却是一个冗官闲职,并无实际执掌和权力,而且一般是被罢官免职以后作“安置”处理的人,“不得签署公事”。用王禹偁诗中的话说:“不得亲公事”。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十月三日到商,淳化四年(公元993)四月量移山西解州,在商州历时三个年头,实际“五百五十日”,留下了二百二十多篇诗文,占到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三分之一还要多。现代著名宋史专家、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规先生,是全面研究王禹偁的学者,他对王禹偁诗文进行全面梳理校注。并一一考证系年。徐先生对王禹偁评价甚高。他说王禹偁“是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是关心民瘼、敢说敢为的好官,是诗文革新的旗手,是据实直书,不畏时忌的史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这样的士大夫真是凤毛麟角,少有其匹的。”“禹偁在商山二年,为其一生中作诗数量最多、质量最佳之时期。”(见徐规著《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商务印书馆)纵观宋史和宋代文学史的发展情况,徐先生的评价是不为过的。王禹偁关于商州的诗文,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略加梳理即可再现千年前商州的地理自然和社会人文风貌,这对于认识商洛,研究商洛的历史文化或许不无裨益。因此,试以读书札记出之,以就教于同好。

一、北宋时的商州辖区《宋史.地理志》上,现在商洛这块地方称商州,官方在王禹偁的制书中,就称“商州团练副使,商州安制”。其时商州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五县,州治在上洛,即今商洛市所在地。这就是说北宋时的商州,地理概念和今天我们说的商洛是一致的。在王禹偁商州诗文中,这五个县都有涉及。上洛是州府所在地,附近的山川人文景观他均有题咏,如四皓庙、仙娥峰、南静川等等,不用多说。其余四县,王有《赠商洛庞主簿》、《寄题洛南秦供奉新楼》、《寄丰阳喻长官》、《畲田词五首并序》诸篇为记。商洛县当时治所在今丹凤县商洛镇,辖地包括今商南地域。主簿是县令的属官,类似于今天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角色,级别是很低的。这位庞主簿名叫庞格,因为他的儿子庞籍在仁宗皇佑年间当了宰相,所以他的名字就保留下来了。洛南的那位秦供奉,后人就不清楚他叫什么,何许人了。王禹偁还有一首《送秦供奉自商州使鄂渚》,作者自注:“供奉本江左人。”说明秦某可能是湖北鄂州人。供奉是京官的名目,秦某在洛南县任何职不知道。但是他能造新楼,推测大概是县令吧?因为县里的一般吏员是没有这个资格和权利的。《畲田词五首并序》是王禹偁的名篇,宋诗的选本一般都选这几首诗。这几首诗反映的是山民烧山开荒种畲田的劳动,其序说:“上洛郡南六百里,属邑有丰阳、上津。”这就说丰阳、上津两县北宋时是商州的辖区。上津大约是指现在山阳县南部漫川与湖北郧西县北部一带,县治在现在湖北的上津。丰阳即现在的山阳县,其辖区还包括现镇安东部一带。王禹偁有两首给丰阳县令喻蟾的诗,而且在诗中自注喻蟾是江南人,而且无子。

二、北宋时的商州居民王禹偁的商州诗中,几次说:“郡小数千家”。这就是商州属邑五县的人口总共只有几千户。他在《寄丰阳喻长官》一诗下自注:“丰阳户不满千,例省主簿。”读宋史可知,宋代在一县户口不满千户时,不设主簿,文书承办就由县令自己亲自办理了,所以王禹偁在给喻县令的诗中说:“早衙请印无仇览”。“仇览”就是指承办文秘的主簿。商洛县有主簿,说明户口超千了,洛南县根据地理历史情况,户数也大概超过千户。“郡南六百里”的上津县有多少户?因为是“深山穷谷,不通辙迹”,比丰阳还差一点,估计也不会超千。参照欧阳修仁宗庆历四年出使河东(今山西一带),给朝廷呈上的两封建议并县的奏状,可知当时北方的许多县人口都是很少的。如欧阳修举出的辽州属县迈山县主客户569户,平城县主客618户,和顺县主客仅459户。因为户数太少,“虚立县名,枉占官吏”,所以欧阳修主张合并。商州五县,两县不满千户,我们就按平均每县千二三百户计,全州也就六七千户,总计人口恐怕不会超过三万人,所以王禹偁说它“郡小数千家”。

三、州县官吏状况按宋代官制,州设知州、通判、录事、司户、司理、司法(这些统称曹官)及杂役;县设县令、县丞、主簿及曹司杂役(弓手、手力、解子)等,但是在执行中仍按州县的大小编制,不一定都设置。商州属小郡,肯定编制要少。从王禹偁的诗文中看,我们知道当时知州是翟守素,通判是冯伉,还有一位录事;县肯定都有县令,但是丰阳没有主簿,上津大概也没有主簿。说明当时官吏较少。再一个情况是,知州翟守素当时还兼团练使,说明他是商州的军政长官。淳化二年正月西夏在陕北延州一带侵扰,朝廷还派翟率兵赴延州抗击西夏,后西夏表示向宋朝臣服,到八月翟又回到商州。翟当时已七十多了,淳化三年八月就死了。通判冯伉第二年升为知州,王禹偁还写了贺诗。冯伉和王禹偁是同榜进士,所以二人唱和诗很多,王总称冯为“同年”。其实冯伉当时已近七十岁,比王禹偁大近三十岁。丰阳县令喻蟾当时也是七十岁,王禹偁诗说:“七十年华鬓未霜,道情偏称宰丰阳。”这又说明一个问题:当时商州地方官员老弱病残十分严重。后来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改革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革除官员老化问题。王禹偁商州诗中有一首《登郡南楼望山》是值得注意的。诗云:“西接蓝田东武关,有唐名郡数商颜。二千石尽非吾道,一百年来负此山。”他在诗末还有一条自注:“自唐末至今百余年无文臣为刺史。”商州在唐代是天下“名郡”,他在淳化三年写的《商於驿记后序》中有这样的说法:“有唐都长安三百年,商於为近辅,地望雄剧,亚于同华。其择用郡守,皆尚书名郎暨诸寺少列,入拜中丞谏议者,往往有之。”但是从唐末以后守商州的皆是俗吏,缺少文才,因此,把这个名郡糟蹋了。因为一个地方长官的文化修养水平,直接影响这个地方的文脉风气,所以作者为商州一百多年没有文臣做知州感慨殊深!

四、气象与灾害王禹偁商州诗文中,记载了十世纪九十年代商州的许多气象和灾害资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气候和社会民生状况,很有价值。关于气象。淳化三年腊月到淳化四年正月降了一场大雪,作者写了一首诗《赋得腊雪连春雪》:“腊雪连春雪,商民舞且歌。数年求不得,一尺未为多。……”并自注“商州数年无雪。”淳化四年“立春”下了小雨,作者写了一首《立春日细雨》,十分生动准确地描写了蒙蒙雾雨的情景。因为“立春”这个节令一般是在腊月或正月,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但在商州当时却下雨,说明天气并不冷。在《次韵和仲咸<对雪散吟>三十韵》这首诗中,作者又自注说:“商於地暖,雪中多荠。”这就是说冬季麦田里的荠菜长得很旺很多。在《竹鼠留》一诗中说“商山多修篁,苍翠连山谷。”后来他离开商州时,说黄河以北的解州已不生竹,因此很留恋商州的竹。综合这些物候气象我们不难推知,在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商州是连续多年的暖冬,总体气温是偏高的。关于自然灾害,王诗中记载更多更详细。作者是淳化二年十月到商州的,到冬天就首先遇到从关中来的讨饭流民。他写了一首《感流亡》,其中说“去年关辅旱”。查核《宋史.太宗纪》,就记载着淳化元年“京兆长安八县旱”,“是岁……寿安、长安、天兴等二十七县旱”。淳化二年商州的年成大概还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灾情,所以关中的饥民就“逐熟入穰川”,到商州来讨饭了。但是淳化三年商州就是大灾年了,“三月降霜花木死,九秋飞雪麦禾灾。”(《自嘲》)诗后作者自注“今年三月商州有霜。”“今秋洛南县蝗,又大水,夏旱秋雨雪。”这年秋天他写了两首《秋霖》,生动地描写了秋季连阴而成灾的情况:“山云百日雨,山水十丈波。田畴与道路,一夕成江河。巨石大于瓮,吹转如蓬窠。夏旱既损麦,秋潦复无禾。津梁尽倾坏,商贩绝经过。斗米二百金。吾生将奈何?”而且还说田里有一点成熟的谷物,由于连续下雨,不能及时收获,已经生芽,麦子也种不下去。在另一首诗中自注说:“是岁,商州九月十八日大雪”。这就是说淳化三年(992),商州是春天霜冻、夏季大旱,秋季又阴雨百日,九月便降大雪,而“立春”时却是细雨潆漾.足见气候很不正常。

五、生态环境在王禹偁的商州诗文中,描写商州风光和生态环境的诗篇、诗句俯拾即是,比较完整集中的就有三十多首。商州的春、夏、秋、冬之景;花、鸟、草、树之态;山、水、田、园之风韵,无不生动逼真地展现在诗人的笔下,今天咏读亦令人不胜向往。“峰峦草树六百里”的商於之地,满山松杉,遍地修篁;田园如画,桃李飘香;丹水清冽,杨柳风爽;百鸟争鸣,鹿驰山岗;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十分美好的。作者在一首写南静川的诗中有这样一条注释:“川在州之南二三里,平如掌,居人百余家。秋来一川红叶,又有小桃、细竹夹水而生。春间此景不恶矣。”这条注可以说是一篇小品美文。在另一首诗中又注:“州之南,丹河多水鸟。”在他的诗中经常提到的商州鸟类有鸬鹚、白鹇、戴胜、提壶、黄鹂、白鹭等等。州之北的山下是“松杉影瘦簇山根”;四皓庙前是“修篁瑟瑟石磷磷”;商山是“僧舍清当槛,人家翠满檐。”丹水是“影浸仙娥面,波涵织女鬟,饮猿清满掬,渡鹿冷侵斑,灌园萦似带,漕硙曲如环。”三月杏花时节,丹河两岸是“十里蒙蒙降雪飞”;初夏,丹河岸边的人家是“暖映垂杨曲槛边,一堆红雪罩轻烟。”秋天的商州是“马穿山径菊初黄”,是“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冬天群峰如白玉,丹水是银河。因此,诗人虽是贬谪来商州,但是当他一踏上商州的土地,就对商州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说:“平生诗句多山水,谪官谁知是胜游。南下阌乡三百里,泉声相送到商州。”淳化四年春,当他奉诏量移解州时,连续写下了《别商山》、《别丹水》、《别四皓庙》、《别仙娥峰》、《别北窗竹》、《别堂后海棠》及《留别仲咸》和《出商州有感》等成十首告别诗,恋恋不舍之情跃然纸上。

六、民生状态  关于商州的民生状态,王禹偁的商州诗文中,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其一,就是平静、安宁、自耕、自足的田园生活。如有名的《寒食》诗:“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如《春郊寓目》诗云:“百舌娇慵未苦啼,雪随春水下松溪。何人樵树和云斫?几处山田带雨犁。”再如有名的《畲田词五首并序》,虽描写的是山民们刀耕火种、十分粗放的耕作方式,但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协作,“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的欢乐忘我景象还是十分感人的。

其二,就是在自然灾害面前,穷苦无助、清贫度日的景象。淳化二年秋,诗人刚到商州,就遇到关中因大旱而来商乞讨的流民,写下了读之令人落泪的《感流亡》诗。淳化三年春夏,商州大旱,诗人写了《合崖湫》诗,描写山民们求神乞雨的情景,说人们“朝祈与夕祷,拜起虔且恭。”在长诗《七夕》中说:“夏旱麦禾死,春霜花木挫。”“商土本硗石脊,商民久劳瘅。霜旱因不支,水潦复奈何。居人且艰食,行商不通货。”秋季连续百日阴雨,作者写了《秋霖》二首,描写山洪暴发,河水暴涨,田毁桥塌,粮价飞涨,民生艰难无告的情景。王禹偁虽是谪官,但毕竟他还是官,还能“俸簿犹助贫”,就这样他还不断教育子弟要节俭,说“商山禾侵旱,谷价方腾贵。更恐到明春,藜藿亦不继。”广大百姓生活的艰难清苦是不难想象的。

七、州治所在地的山水人文景点王禹偁说,商州在唐代是名郡,是京城长安的近辅,其重要性仅次于关中东路的同州和华州。这一点我们从唐诗中已能感觉到,因此,商於古道曾被称为“名利路”。唐时商山四皓庙已有之,而且是南北往来文臣凭吊拜谒的重要去处。再就是离城西十里的仙娥峰,及其峰下的一段丹水——仙娥溪。还有就是在这附近的仙娥驿,唐人崔黯建造的西晖亭,这些都是唐人游赏题咏的山水人文景点,到北宋时这些景点基本都在,所以州县官员们时时去游乐咏唱,王禹偁也不例外,留下许多华美的诗章。再就是商於驿,位置说在“州西五里”,大约应在四皓庙附近。王禹偁时此驿毁不存,唯留一块残碑,知州冯伉把这块残碑移入州府,请王禹偁为之作《〈商於驿记〉后序》刻在碑阴。按商州在唐时的重要性,商於驿应是大驿站,规模不小的。原碑是唐武宗朝时翰林苑头头韦琮撰文,大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著名诗人李商隐篆的碑额,这都是历史上叫得响的名人,再加上王禹偁又撰写了《后序》,此碑如还在商州留存,当属国宝级的文物了。四皓庙,当年的规模也一定是很可观的,而且一直保存到我们建国后,现在已基本毁而不存,令人婉惜。城北的上寺坡,有妙高禅院,详细规模建筑已不尽清楚,但王禹偁诗云:“松杉影瘦簇山根,楼殿参差对郭门。”禅院还有僧众,说明建筑是很可观的。另外还有一个灵果寺,似乎也在城北,今已不知所以了。城南有淮渎祠、福寿寺等。淮渎祠是一个什么祠庙?已不清楚。王禹偁《偶置小园因题》诗中说:“偶营菜圃为盘飧,淮渎祠前水北村。”是说他租的菜园的位置在丹水北边淮渎祠前的村子里。再就是福寿寺,王禹偁应福寿寺的主持人怀省和尚之请,撰写了《商州福寿寺天王殿碑》,碑文对这个寺院的建造历史、建筑规模格局等等,作了详细具体的记述,说明当时这个寺院还是很宏伟的。它的确切地址在哪里?据碑文的内容推测,应是城南的元和山上。另外在《霁后望山中春雪》一诗中,写到:“谁种离离碎玉苗,晓楼吟望兴偏饶。白云作伴宜长在,红日无情已半销。聚映早霞明野寺,散随春水过溪桥。世间安得王摩诘,醉展霜缣把笔描。”诗写得很美,很生动鲜活,但不知他说的“楼”是什么楼?他还在其他诗中说到“南楼”、“东楼”,是不是城楼?宋代时候商州城已有城楼吗?还有他诗中说的“野寺”,是指哪里的寺庙、寺院?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证的。从以上山水人文景点的分布、规模来看,千年前的北宋时候,商州这块地方是一个环境幽雅、气候湿润、民风淳朴、安宁清静的百姓好居所,虽然文脉淡薄,物质贫乏,却也少有市侩讹诈之习。想来四皓当初隐居商山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吧?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注:1.本网站内容系同行内部交流信息,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2.本网站所有信息版权归原创版主所有。信息中如有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需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3.本网站由西度数码、谷歌网络、学做网站论坛、遗安文化研究中心后台支持。
4.欢迎各地同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同时欢迎投稿推送,原创本网站给予适当奖励。
5.本网站通讯: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404' - 合肥空调维修公司
Copyright © 2012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登录后台|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