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第二部】(三)庞籍的“外甥门”
2018.11.12
浙江天台庞学栋转载
在1053年,司马光的恩师庞籍也遭到弹劾,跌下了宰相的高位,原因是诈骗案。这个案件中,先是齐州的学究皇甫渊,因为捉拿盗贼有功,本该得到赏钱。他想要官,不缺钱。他就想兑换成官位。提了这个要求,可是地方政府可能没理。第二个贪婪的人,赵清贶提出来,可以帮助他实现当官的梦想。这个道士能吗?他不一般,是庞籍的亲外甥。于是赵道士就引着皇甫渊进京了。甚至引荐了堂吏。这是宰相府的办事人员。权势也不小。赵道士证明了自己的本事大,于是皇甫渊就把钱捧上来了。这钱大头是给庞籍的。庞相公的地位与权势是受贿的核心与动力,可是根本不知情。皇甫渊就等着做官,却等不来。这时,皇甫渊明白上当了。找不着道士,就找庞籍。皇甫渊每天天不亮就到路上堵着庞籍。这是百官集合等待上朝的地方。不过,隔着那么多人,未必真能见到庞籍。多半是皇甫渊大声吵吵。庞籍从来没听说过,听过这样的话,肯定是摸不着头脑。庞籍担心自己丢面子,于是他让有关部门将皇甫渊遣送回老家。他没放在眼中。觉得送走就算了。于是,庞籍不情愿地在这个案件中出现了。但是,庞籍万万想不到,他其实是不是结束了闹剧,而是开始了悲剧。这时,小吏出现了。可能是正义感的驱使,也可能为皇甫渊张目。指明了你的外甥赵清贶收受了贿赂。庞籍当然是大义灭亲。这不困难,也不奇怪。庞籍是有理想,想做大事的人。这样的人对自己对家人都是非常严格的。他是一个严肃的人。对待家人,常庄色以诲之。就算喜欢,也是非常严肃地教育孩子们。这样的人,非常爱惜声誉。庞籍的家教有例子。当年在陕西立过了大功,长子庞之道,本可以向朝廷请功。可是庞之道提出不要。庞籍听到后也是非常赞许。庞籍的人生态度是,人要立大志,开心胸。不能在一时一世上过分计较。这样的人眼中,钱财要比道德功名功得太多。毁了前途的事,他绝不干。但是官大了亲戚就多了,总有罩不到了。外甥借他的名义卖官。于是庞籍将他们押送到开封府去。开封府很快裁决,赵清贶与堂吏都流放到了广东。
庞籍的三宗罪:赵清贶死了,刚离开开封,进入到许州,就死了。赵清贶一死,谏官韩绛就弹劾他,杖杀清贶以灭口。李焘记载的。第一个罪名是对赵清贶的死负责。意思是暗示了开封府杖杀。第二个罪名是处置方式不妥。这应当归枢密院管。这两条轻重差别大。第一条是恶性的刑事犯罪。第二条只是职务犯罪。究竟能成立吗?后者,至于赏钱能不能兑换成官职,这事归枢密院管,其实庞籍没管这事。是赵清贶说可以帮忙。庞籍是没插手的。所以第二条,其实是不成立的。韩绛弹劾的第一条是指使开封杀人灭口。赵清贶是受过杖刑的。受过上路,身上有伤。又是夏天。在闷热的天气中,被逼着上路,作品会加重化脓。死亡就可能了。开封府行使杖刑时,有问题。杖近脊下。本应当打在屁股上,可是太靠上,伤了脊柱。于是造成了致命伤。这个案件,的确是对庞籍不利。杀人灭口,不是没道理。如果属实,有三宗罪了。一是高官,没管好亲属。导致赵清贶诈骗钱财。破坏了大宋的律法。第二是舅舅没能事先帮助教育好赵清贶。事发后导致了他死亡,情理上也说不过去。第三宗罪是作为宰相,应该是百官表率。竟然为了自己的声誉,指使开封府杀人灭口。外甥门丑闻,在开封疯传。各种想象与细节推演,人们感到义愤刺激。对于宋仁宗庞籍等人,真相是必须有的。真相究竟如何?答案是没有指使。李焘还记了,最终的调查结果。覆之无实。这是不实指控。这是宋官方的最终结论。庞籍就是无辜的。只是这时庞籍下台太久了。在1053年闰七月,罢相,以本官知郓州口但是宰相下台时,如果是正常下台,级别是要提高的。并给荣誉头衔。可是现在表面上没处分,级别不上不下,已经是处分了。秋天到来时,他离京,下台的直接原因是外甥门。不过韩绛弹劾时,只是猜测。
跑偏的台谏官:庞籍下台是闰七月,离京在稍后。调查结果不过十月份就出来。仁宗为什么不等?为什么要急着赶着他下台。司马光总结庞籍下台的前因后果。外甥门丑闻前,庞籍得罪太多人了。外甥门不过是给这些怨恨提供了强有力的出口。舆论压力下,仁宗虽知他无罪,但还是为平息舆论,就匆忙送走他。一个宰相,就这样被赶下了岗位。那么反对他的是些什么人?首先是谏官韩绛。他的力量来自哪儿?因为他不是一个人,站在他背后的是所有的台谏官。更关键的是他们引领着开封的舆论走向。台谏官本是正面的积极的力量。皇帝最有力,是有实权。台谏官最活跃最大声。作为官员,他们只是中级官员。他们要宰相的扶植。更需要皇帝的提拔。三支力量中,宰相的行政责任最大。因此他也最容易受到攻击。做事的一定会犯错误。有三大偏差:一是火力集中到宰相的身上。宰相显得弱势,搞不好就下台。文彦博、庞籍都是这样被赶下台的。他们提意见,必须有力度,习惯集体地出现。问题是他们统一行动时,就对那些不合作的,越来越不宽容。他们是批评者,但是这些批评者,越来越不能容忍别人批评自己。不能允许自己中有人与整体利益不一致。其中就有吴秘,不愿意跟随。这唯一的反对派是也跟着倒霉了。也跟着外放了。皇帝宰相对台谏官高度容忍。可是他们对内部的反对派采取零容忍。表面上看,集体的批评打击更有力。但是这只是表面,实质上,这种做法,恰恰削弱了批评的正义性。这是第二个偏差。第三个偏差是内容严重跑偏。皇帝的荒唐不敢说。相反对于宰相的私生活,就津津乐道。勇于攻击。文彦博就是被攻击巴结了仁宗的贵妃。仁宗也否定。
庞籍下课的真实原因:庞籍下台前立过大功。1052年,宋政府派兵去讨伐叛乱。让狄青去。狄青是真正的军人出身。在宋是特殊的群体。宋军人是有刺青的。他是军人中的佼佼者。可是他不愿意去掉刺青。谏官韩绛提出,狄青是武人,不可独掌兵权。得派高级文官去当副手。如果真的有,狄青说话就不算数了。这种情况下,文官们坚持的情况下,庞籍为狄青包票。最终平定了侬智高。平定了广西。是因为庞籍的政治经验。狄青是范仲淹与庞籍一手提拔起来的。有深入了解。宰相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可是与一帮台谏官们发生了矛盾。因为他说对了,他们说得不对。韩绛他们是不愿意看见自己的狭隘。庞籍还遏制了御史的快速升迁。他恢复了御史任满必须先去当地方官的旧制度。御史们就恨他,宦官们也不喜欢。王守忠想当节度使。这是高级别的虚衔。遭到庞籍的抵制。庞籍遭到了政治生涯的滑铁卢。前往山东任职。这是司马光的恩师。现在庞籍倒霉了,会对司马光产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