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遗安文化研究中心”门户网站!遗安精神哲学思想,是世界大同的科学真理!我们宣传遗安文化精神哲学思想,旨在:弘扬遗安文化精神。也是一大批热心研究历代名人姓氏文化遗产、事迹、文物古迹业余爱好者互相交流的网上平台空间。更是在弘扬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理解民族观、宗族观,唤醒文化自觉,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活动,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挖掘整理历代姓氏名人文化宝贵遗产并继承和发扬光大。 纪念农村教育活动家——庞顶宪先生逝世七周年     天台历代人口     人生十字决:德难静为然 雅乐美幸忧     《鉴略》     姓氏变迁     赤城志卷第二十八     凝聚为人处世之真理“四字要决”     几千年国学文化传承字字珠玑,为人处世之真理     逢人处世三不说,可让你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     内战……死了多少人     把权与利还给大众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文化论坛 > 1.诗文论述 > 正文
 

毕公高后裔 (14姓氏)

发布时间:2020-11-01   分类: 1.开基始祖, 2.墓碑墓志, 2.正史文献, 2.脉络源流, 3.断代连接, 4.馆藏文物   浏览次数:773  16px  14px  12px
摘要:   毕公高后裔 (14姓氏)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庞学栋搜集整理转载 2015.11.12     现在的姓氏 据手头的资料,毕公高后裔至现代姓氏有:万、魏、冯、元、令狐、王、梁、强、易、毕、庞、潘12姓……

 

 

毕公高后裔

(14姓氏)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庞学栋搜集整理转载

2015.11.12

 

 

现在的姓氏

据手头的资料,毕公高后裔至现代姓氏有:万、魏、冯、元、令狐、王、梁、强、易、毕、庞、潘12姓。其中,前9个姓氏为毕万后裔的分支,后三姓为毕公高直系后裔。

一、  

春秋时,毕公高后裔毕万晋国任大夫,毕万以战功封于故魏城(今山西芮城),因此被称作“魏万”,其后裔子孙以“魏”为氏。毕万的后裔魏万章有个孙子,改姓为祖父的名字“万”,称“万希仁”,从此诞生了一支万氏家族(一说是: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万水,封官爵为大夫,并以名赐姓为“万”)。其后裔子孙世代沿袭万氏至今,史称万氏正宗。姬姓魏支万氏族人,皆尊奉毕万、万章为得姓始主。

二、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封于毕,其裔孙毕万跟随晋献公讨伐古霍国、古耿国、古魏国三个小国有功,晋献公就把原是姬姓国的魏(今山西芮城)赐给毕万做封邑,并封为大夫,毕万的子孙以封邑为氏,称魏氏。这是魏姓中以国为氏最早的一支

三、  

毕万受封魏地之后,其家族的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原来冯简子的封邑冯城(今河南荥阳东部),在魏长卿及其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改称冯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冯氏正宗。

四、  

毕万受封魏地之后的魏国第二代君主魏武侯,将自己的儿子封赐在元氏邑(今河北元氏县),史称公子元。其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邑名称为氏,该支元氏族人尊奉公子元为得姓始祖。

五、令狐

令狐是一地名。毕万受封魏地,官拜大夫,他的数代子孙都是晋国大夫,到毕万的曾孙魏颗,由于跟秦国打仗生擒秦国大将杜回而立了大功,被晋君别封于令狐(今山西临猗),传到其子魏颉时,“以邑为氏”而姓了令狐,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六、  

《通志·氏族略》记载:“京兆、河间之王,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此姬姓王”。汉唐时一些著名的王氏支派,如京兆王氏、河间王氏、高平王氏、山阳王氏、凤阁王氏等,均自称是毕公高的传人。其由来是毕万仕于晋、封于魏,魏国被秦灭之后,其王族子孙纷纷避难于各地,因为是王者之后,所以被称为王家;如毕万裔孙信陵君无忌之孙卑子在魏国灭亡时逃到泰山,汉初又奉诏入仕,任中涓、封兰陵侯,因出身王族,也称他的家族为“王家”;又如被秦始皇迁至关中霸陵的原魏国王族,也被称为“王家”。

 

 

七、  

毕万封于魏,其后裔魏斯(文侯)在“三家分晋”后定都安邑,国号“魏”。战国初,魏国为了躲避秦国的威胁,魏惠王将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魏国”亦被称为战国之“梁国”,该国在公元225年被秦所灭。亡国之后其后代遂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梁氏。从此形成了又一支开封梁氏,世代相传至今。

八、  

《通志·氏族略·五》记载:“春秋晋有魏强氏”;《元和姓纂》记载:“魏武子支孙庄子快生缰,为魏缰氏”。魏缰氏是毕万的孙子魏武子(魏犨)的后裔子孙是支庶后裔。其子孙后裔将魏缰氏记作魏强氏,后统一为魏强氏,再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强氏。从此诞生了又一支强氏家族。即:毕万——芒季——魏武子魏犨——大将军魏颗——魏庄子魏降——魏快——魏缰。

九、  

毕万封于魏之后,成为后世战国时魏国的先祖,其后裔子孙中有人食于冀州东境的易水(今河北唐县、宝县、安新一带)流域,其子孙遂以水名为姓氏,称易氏,与魏氏同宗同源,世代相传至今。姬姓易氏族人大多尊奉毕万为得姓始祖。

十、  

《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封于毕,以国为氏”。3000多年前的毕国在今陕西长安、咸阳以北,此地又称毕陌、毕塬或咸阳塬。毕国灭亡之后,其王族子弟和国人流落于各地,而毕公高后裔中仍居于毕国者,遂以故国名称为氏,称毕氏。史称毕氏正宗。到汉代有一支迁到山东的东平,繁衍成当地望族。

十一、  

《通志·氏族略》记载:“庞氏,姬姓周文王毕公高之后,其支庶封于庞乡因以为氏”。该支庞氏以封邑为氏,世代相传至今,尊奉毕公高为得姓始祖。

庞姓始祖毕公高。周初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他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封于毕国,爵位为公。世称毕公高。

武王驾崩后,其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召二公等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毕公高支庶有封于庞乡(现代地址:陕西咸阳毕塬兴平一带),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称庞姓。

十二、  

毕公高封于毕地以后,让自己的儿子季孙食采于潘(今陕西北部),季孙的子孙后代“以邑为氏”,称潘氏。这支姬姓潘氏是今陕西潘氏之源,史称潘氏正宗。

由于诸多的原因,每个姓氏都有数支渊源,上述姓氏中毕公高的后裔,仅为该姓的一支而已。

十三、  氏: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战国时滕国有名毕战者,为滕文公管井田,其后以其名为氏。

古代掌战阵之官,以官为氏。   注:毕姓出自姬姓  昔者太公封营邱凡吾世反葬于周范氏本陶唐历三代不埋其绪乐云乐所自生礼曰不忘其本固振古为兹也夫。

锡姓载在夏书授姓氏祥于左传,这段话讹字很多,校勘如下:

邱应作丘,吾当作五,埋似当作理,为当作如,祥当作详。

十四、 信氏渊源

信姓出自姬姓,是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的后代,无忌系魏昭王之子,封于信陵,人称信陵君。礼贤下士,曾用候生计,窃符救赵,又率五国君败秦于函谷关,感震天下。后魏国君中秦离间计,罢无忌职,无忌日夜淫乐,优郁而死。其后代子孙以其封号之信字为姓,乃成信氏。无忌(毕万第二十世孙), 其后代有一支以其封号之信字为姓,即信氏。信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义·姓氏篇》。其姓源自信陵君魏无忌之后。据《风俗通义》记载,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之后裔,有以祖先封号中的信字作为隆者。

信陵君(?——前243) , 魏昭王少子,安麓王的异母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因安麓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 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公子。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注:1.本网站内容系同行内部交流信息,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2.本网站所有信息版权归原创版主所有。信息中如有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需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3.本网站由西度数码、谷歌网络、学做网站论坛、遗安文化研究中心后台支持。
4.欢迎各地同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同时欢迎投稿推送,原创本网站给予适当奖励。
5.本网站通讯: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404' - 合肥空调维修公司

内容不存在,请返回首页查看!

Copyright © 2012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登录后台|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