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600年过往——联江庞氏
雅安日报 记者 黄伟
2015-03-08
五年一次的盛大祭祖仪式,成为家族联络感情,表扬优秀的好场所。
一次村庄家族盛会,引出家族的辉煌。
一座重修的墓园,记录着庞姓曾经的过往。
“爸爸,这是我们的祖先吗?”3月5日,名山区联江乡紫萝村茶园深处的一处墓碑前,10岁的庞隽译和父母一同回乡祭祖。
出生于重庆的庞隽译,是第一次和父母一同回乡祭祖,对乡村里的事物,他有诸多疑问。
在祖坟前,好奇的庞隽译问了许多有关庞氏家族的问题,他的父亲庞宗平有的不能回答,只好到紫萝村找到庞氏的老人了解情况。
老人们拿出《川西庞氏宗谱》,向庞宗平父子俩讲述起联江庞氏家族的历史。
护卫移民 落根邛名
“邛名两地源远祖宗根湖广!”在紫萝村村委会主任庞伟家中,庞伟拿出的家谱上,写着这几个字。
“我们是‘湖广填四川’而来,祖上还是个护卫移民的将军。”庞伟翻着书页,思绪穿越历史。
话说元末明初,明玉珍袭蜀,建立大夏政权。连年征战,四川的居民越来越少。明洪武四年,朱元璋统一四川后,将部分湖广军士及家属迁居四川。
在那个移民高潮期,名山联江庞氏还未迁居过来。那时,名山联江的庞氏祖先庞决然是明朝将领(花茅将军),负责着湖广一带的移民安置监督工作。
在庞氏宗谱上,还记载了有关四川“解手”一词的由来。
“因为当时四川人口稀少,蜀地荒芜,很多人不愿迁往四川,所以朝廷就采用强制命令,让战俘和湖广一带的人民迁居。”庞伟说,“因为时有逃跑者,战俘被拴上绳索,途中有人大小便时就要求官军解开绳索。”因此,四川就有称上厕所为“解手”一说,传说迁居而来的四川人手臂上还有绳索之印。
直到永乐甲申二年(1402年),庞决然领命率部护卫迁川移民,溯江而上,历时数月到达川西邛州(今邛崃市),将移民安置完后,他就驻守邛崃。
从此,庞姓家族就在四川定居,不断繁衍发展。
邛崃的庞氏分支也来到名山区联江乡开荒拓土,自成一家,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张庞两姓 庞营过往
“邛名两地源远祖宗根湖广,张庞二姓世袭子孙颂决然。”庞宗平在宗谱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对于“张庞二姓”有些疑问。
原来,庞决然有四子八孙,他的长孙当了张家上门女婿,直到后来返祖归宗。
大约在明朝中期,庞决然的长孙在联江乡紫萝村成了张家的上门女婿。直到三代后返祖改为庞姓,也就是第五代祖庞万斗时,才改为庞姓。
如今,庞氏第一代入川祖先庞决然的坟墓已无处可寻。庞宗平父子祭祀的祖坟是五世祖庞万斗的夫人宋氏。
“这个地方叫作铁角园,是个风水宝地。”庞伟说,此块祖坟庇护着联江的庞氏后人,紫萝村的庞氏后人发展壮大,此地也逐渐成为庞氏的居住地。
“因此,这个地方的小地名叫作庞营。”60多岁的庞光璧介绍说,在清朝嘉庆年间时,壮大的庞氏后人曾修建了“庞氏宗祠”,但后来损毁。
从庞决然入川到现在,庞氏后人已在邛崃、名山、汉源等地定居发展。作为联江乡紫萝村的庞氏一族,如今仅留下一“铁角园”历史遗址可以凭吊。
因此,5年前,庞伟和族人一起重建铁角院祖坟,并召开了第一届庞氏家族大会。
那次家族大会后,很多庞氏后人都觉得应该“写一本庞氏宗谱传世,让子孙后人清楚自己的祖先”。
5年,庞氏的后人着手着编纂家谱。
2014年2月8日,庞氏家族召开第二届家族大会,将家谱发给众人。
如今,《川西庞氏宗谱》和铁角院的祖坟,已然成为庞氏后人了解家族历史的主要载体。
传承精神 表彰优秀
早在一个月前,庞宗平就带着庞隽译回乡参加了第二届庞氏家族大会。
如今定居重庆的庞宗平,在年少时到重庆参军,后来转业在重庆工作。
“我们祖上是将军,现在我们也有将军。”庞宗平能到重庆参军,得益于大伯庞光均的提携和介绍。
今年59岁的庞光均早年参军,在部队里学习提升。199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高级陆军指挥学院毕业后被授予上校军衔。如今,他在重庆市公安局工作。
“我们庞营有很多年轻人,都在大伯庞光均的影响下,到重庆去参军。”庞伟说,庞营出军人,“这也算得上是一种传承吧”。
“我们算是文武世家,清末时庞营就出过两个武举,一个将军。”除却传承了庞氏先祖的武将特点,庞氏后人还建立了完善的家族制度,对家族内“孝义”等传统进行表彰。
2月8日当天,庞氏家族评出庞氏“好儿子”、“好女婿”“好媳妇”、“好女儿”以及“和谐家庭”等,并为他们发放奖品。
如今,联江乡紫萝村有庞姓300多户,1000余人。
“庞氏家族的发展也代表着紫萝村的发展。”庞伟说,“我们要传承好家族精神,让家族成员更和睦,让庞氏家族发展得更好。”
注:以上信息如有错误或侵权,请及时反馈信息,本站将作调整或删除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网址:http://www.yaqhjy.com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庞学栋搜集整理转载
201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