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庞氏家庙禁约八条
康 字伯静 号石湖居士(天台庞氏七世祖)
(?——1286——?)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
浙江天台 庞学栋 整理
2016.4.6
一、敬祖宗
祖宗者,人之水源木本也。
吾之身生於父母,父母出於祖宗。
逆而上之,源源本本,皆一源流通。
敬则祖宗来格洋洋如在。
否则对越骏奔①虚有其名耳。
今每月朔望,子姓齐集家庙瞻拜。
皆当致敬致悫至春秋两祭,尤陟降所恁承。
祭者宜先期蠲洁、牲礼祭品俱当夙备至期。
家长率子姓行礼迎神注,献读祝、爱胙一一须关慎,整饬②备物③备志。
母少懈怠倘朔望,不至祭祀玩忽者,即指叱罚以警不孝。
二、敦孝悌
孝悌者,立身之大节。
在家不孝父母,不悌长上,即读书成名;纡青托紫亦腼,而目以玷官方。
若躬行孝弟,即单寒韦素力田。
服贾乡党里岁,咸推为肖子悌弟矣。
凡尔子姓当以孝悌,自勉其有不孝、不悌者於朔望。
会集家庙时,父兄廪明家长。
始而戒勉,令其改过,不改则以家法继之。
终怙过不悛,则斥遂出族母,使玷硅名,教有忝先人。
三、睦宗族
同宗族属,以後视之,则支分派别,似有亲疏之。
殊追溯其前,则皆一父之子。
故寿张浦江至有十馀世而同居,合郁者重一本也。
见近世以来,不思九族之亲,偶因蝇头,便兴雀角稍,涉睚皆辄起戈予。
其间,非谗言交构,即比匪中伤,至念平讼息,始悔听言之为祸烈也。
书曰:“虽小仇,不废懿亲④,凡我子姓,宜敦行苇之”。好母蹈角弓之辙。
四、广胃嗣
自古望族之盛,全赖子孙之贤。
子孙之贤,必本胃嗣之广。
每见艰於,後者必由正嫡鲜胶木之仁,而小星抱江沱之怨。
子姓有四十未子,宜亟卜妾以续宗支。
到有家贫而三十未婚,亲亡而弧婚。
无靠其亲房伯,叔宜为娶抚育。
母视若路人,庶胃嗣因之得广矣。
至若招子入继,亦必由昭穆而推。
五、劝诵读
司马温公⑤曰:“读书者,起家之本”。
子姓能勤学读书,则他日之显,亲扬名振,起家声於此乎。
在窃慨富贵之家,堆金积玉,子孙多束书不观,以至鱼莫辩贪乏之子。
颖敏嗜学,每患餮不给,以至中道改图甚足惜也。
吾族虽乏文正义,田以为支,给亦当仿其意。
而贫窭者或取公积之银,资其膏火或分祀租之。
入助其束,修至家产丰袷,则当以诗礼为庭训。
毋弁义方而重金帛,贻讥铜臭也。
六、尚勤俭
尝观民生於勤,而败於奢。
故管子⑥曰:
“一夫不耕,或授之饥,一女不织,或授之寒;文伯之母,敬姜教子,以劳逸岂非贵,而能勤富,而能俭乎。”
凡我子姓,秀者从事於诗书。
朴者力於垄亩,宜朝拮夕。
扭毋荒於嬉则勤,毋峻宇雕墙。
毋穷奢极欲则富,可长守而礼义由之生矣。
七、完公赋
饮和食德⑦当知天地之大,耕田凿井宜思帝力之⑧。
宏盖有田,则有赋;
有身,则有役;
此以下奉上之义也。
故正供固,当先期上纳;
即杂辨亦,必过限乐输。
上不累官,下不累身,则可谓好义,急公之人矣。
不然逋负公赋,躬被桁杨玷名,教而辱父母,谅守法者必不如是。
八、培祖茔
祖宗虽去世已久,而茔墓实,灵爽所凭,故仁人孝子。
当秋霜春露,每节桂林怵术,易惕凄怆之情,华表松楸时节,瞻依眷恋之志,不忘本也。
乃有不肖子姓,射目睫之,微利忘水木之恩,敢盗砍阴木私鬻。
祭田致先魂,靡依祀典,废坠真祖之罪人也。
嗣後宜严加责,遂惩其不孝,毋得宽宥,以长浇风。
参考资料:
《天台庞氏宗谱》1939年版
①出自[先秦]佚名《周颂·清庙》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②[整饬],汉语词语,读音zhěng chì,意思是整齐有序;整顿使有条理,整饬纪律;端庄,严谨。出自晋张华 《游猎篇》。
③[备物]1.备办各种器物。《易·繫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孔颖达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为天下之利。”《国语·楚语下》:“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故求备物,不求丰大。”《后汉书·隗嚣传》:“虽未备物,神明其舍诸。”2.指仪卫、祭祀等所用的器物。《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孔颖达疏引服虔云:“当谓国君威仪之物,若今繖扇之属。”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备物典策”:“备物即服物也。经传多言服物……‘服’与‘备’古字通。”《文选·晋·干宝《晋纪总论》
④【名句·出处】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原文·语境】
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今天子不忍小忿以弃郑亲,其若之何?……”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节选
【释义·点评】
小忿:极小的怨恨。懿亲:至亲。“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意思就是,兄弟间即使有小的怨恨,也不会断绝血缘亲情关系。也就是说兄弟间这种血缘亲情关系是天然存在的,即使彼此有矛盾,在有外人欺侮时,这种血缘亲情就会使他们团结起来一直对外。
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
我看到台湾的报纸,很大的篇幅报道温总理关于让利的论述。可是我在在线访谈时讲了两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因为我们是兄弟”,这句话就鲜有报道。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杨新华 释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释评
⑤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早年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宋神宗熙甯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资治通鉴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
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君实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遗著有《潜虚》、《均韵指掌》、《类编》、《传家集》、《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通鉴目录》、《通鉴考异》、《通鉴举要历》、《稽古录》(《历年图》、《历代君臣事迹》和《百官公卿表》)、《切韵指掌图》、《司马文正公集》等37种。
⑥管仲(管子,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字仲,颍上人(今安徽颍上),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
管仲被鲍叔牙举荐为相,齐桓公称之为“仲父”。其在任内大兴改革,整顿行政、选贤任能、注重农业发展、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强国。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1]
孙文亲笔为宣威火腿题词
⑦“饮和食德”背后的故事
“饮和食德”一词,简单说,就是饮要和谐,食应道德。
推其源,“饮和”语出《庄子·则阳 》:“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
“食德”语出《周易·讼》:“六三,食旧德”。
“饮和食德”就是给人吃喝后感觉到自在,享受和乐,享受到先人的德泽。
宣威市文物管理珍藏着一幅孙中山先生的亲笔题词“饮和食德”。
题词使宣威火腿名声大震。
⑧典出《淮南子.齐俗训》:“古者民童蒙不知东西,其衣致暖而无文,其兵戈铢而无刃,其歌乐而无转,其哭哀而无声。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汉.王充《论衡.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唐.魏征《九成宫醴泉碑铭》:“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一作〔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尧舜在上,百姓亦云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含哺鼓腹。”也引作〔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汉.应劭《风俗通义.愆礼》:“焦鲍耕田而食,穿井而饮,非妻所织不衣。”晋.葛洪《抱朴子.诘鲍》:“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
注:以上信息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旨在抛砖引玉,错误难免,如发现敬请指导反馈信息,本站将作调整。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网址:http://www.yaqhjy.com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