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遗安文化研究中心”门户网站!遗安精神哲学思想,是世界大同的科学真理!我们宣传遗安文化精神哲学思想,旨在:弘扬遗安文化精神。也是一大批热心研究历代名人姓氏文化遗产、事迹、文物古迹业余爱好者互相交流的网上平台空间。更是在弘扬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理解民族观、宗族观,唤醒文化自觉,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活动,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挖掘整理历代姓氏名人文化宝贵遗产并继承和发扬光大。 纪念农村教育活动家——庞顶宪先生逝世七周年     天台历代人口     人生十字决:德难静为然 雅乐美幸忧     《鉴略》     姓氏变迁     赤城志卷第二十八     凝聚为人处世之真理“四字要决”     几千年国学文化传承字字珠玑,为人处世之真理     逢人处世三不说,可让你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     内战……死了多少人     把权与利还给大众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文化论坛 > 1.诗文论述 > 正文
 

贾湖遗址

发布时间:2021-02-27   分类: 1.会讯公告, 5.出土文物   浏览次数:2,748  16px  14px  12px
摘要: 贾湖遗址 信息来源:互联网—搜狗百科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 庞学栋 搜集整理转载 2021.02.26 贾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 贾湖遗址呈近圆形,……

 

贾湖遗址

信息来源:互联网—搜狗百科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 庞学栋 搜集整理转载

2021.02.26

01

贾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

贾湖遗址呈近圆形,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发现重要遗迹数以千计,出土文物5500余件,及大量动植物遗骸,其中的贾湖骨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中文名称贾湖遗址

外文名称

类    别遗址

地    址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

遗址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分期新石器文化早期

遗址面积5.5万平方米

重要文舞阳甲骨、骨笛

 

目 录

1简介

贾湖骨笛

舞阳甲骨

2勘察历史

3发掘成果

遗迹

遗物

4研究价值

5历史意义

6研究成果

文化成果

文物发掘

7保护与开发

划定保护区

规划与执行

8贾湖之最

9地理环境

10词条图册

 02

一、简介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的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整个遗址平面呈不规则圆形,总面积约55000平方米。1983~1987年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进行了6次发掘,揭露面积2358.7平方米,清理出房址45座、陶窑9座、灰坑370座,墓葬249座、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一些壕沟、小坑、柱洞等。出土的遗物十分丰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如刻符龟甲、骨笛、稻作遗存等。贾湖骨笛,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奇迹;人工栽培稻遗存的发现,证明了黄淮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这里发现的契刻符号,很有可能是汉字的滥觞;还有那些随葬的龟甲,反映了贾湖先民原始的宗教信仰。贾湖人所创造的文化的总体高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贾湖骨笛

吹奏乐器,在我国古文献中有许多记载。如《世本》说“女娲作笙簧”,《通历》说:“帝喾造埙”。人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埙,有力地印证了文献中的有关记载。我国著名音乐家吕骥曾对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埙进行了测音研究,用音叉测得的音和用闪光测音机测定的结果,证明当时的音阶与如今的五声音阶中的小三度音程接近。如果说距今6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制造的陶埙已达到与如今五声音阶完全相同的水平已令人惊叹的话,那么,距今8000年左右的贾湖遗址发现了已具备七声、八声音阶的骨笛,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了。然而,这却是考古发掘的结果,它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

 

舞阳甲骨

贾湖骨笛

此外,位于河南舞阳城北22公里处的沙河故道旁,出土一批甲骨。经碳14测定,这里的文化层异常单纯;是一处距今8000年且保存完好的相当于裴里岗文化时期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从1983年起,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先后在此进行了6次考占发掘工作,出土陶、石、骨、甲等质料遗物数千件。载有契刻符号的这批甲骨,是考古工作者在最近的一次发掘清理中意外发现的。

在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甲骨所显示的契刻符号的形成年代,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4000多年,领先于素称世界最早文字的古埃及纸草文书,比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早2000年。新发现的甲骨契刻符号,多载于随葬的带孔龟甲甲板上 。这类带孔甲板,是与远古时期人类占卜相联的佩在身上的饰物。从部分契刻符号的形体来看,个别与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字形近似,从这种现象看来,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应与此一脉相承。它为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03

贾湖骨笛

 

04

舞阳甲骨

二、勘察历史

遗址位于贾湖村东,平面呈不规则的圆形,总面积5.5万平方米。

05

贾湖遗址出土文物

1961年,原县博物馆馆长朱帜下放贾湖村劳动,在土井和薯窖断壁上首次发现该遗址。20世纪70年代,修筑护村堤时破坏了遗址中部文化层,该村小学在堤下开荒种地,发现了一些陶壶、石铲等文物,学校教师贾建国将这些文物收集上交当时的县文化馆。

1962年,舞阳县文化馆文物专干朱帜,因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贾湖村劳动。一次他在劳动时,发现村东的沟底有许多陶片,于是在这一带进行了细心勘察。他在废弃的井壁、断崖、沟坎上同样发现了许多人骨和红烧土,还在红烧土上发现有稻壳印痕。红烧土通常指被烧烤陶化的土块,以砖红色居多,一般都与大火焚毁的房屋有关,这一切表明这里可能有原始人类居住过的村落遗迹。

06

贾湖遗址(4)

  • 1975年8月,舞阳县境内连降暴雨,沙河、泥河、灰河、澧河……大大小小的河流一同决堤而出,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在这场大洪水中,贾湖村和周围许多村庄一样,成为一片汪洋,遭受到灭顶之灾。大水退去,贾湖村民重整旗鼓,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起自己的家园。为了防止水患的侵害,他们在村庄的周围筑起一道堤坝,用以阻挡泛滥的洪水。护村堤正好在遗址中部贯穿南北,当时就挖出大量的陶器、石器和人骨等,使遗址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1978年秋,贾湖村民再次加筑护村堤,堤基宽14米,高2米至3米,堤顶海拔69米。在取土筑堤过程中,堤东形成了一个深1米、宽26至42米的取土坑,坑内的文化层被摧毁殆尽。

一天,贾湖小学教师贾建国带领学生到堤外平整土地,发现了散落在地的石斧、石铲和破碎的陶片等,他知道这些都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于是和学生们一同将这些东西收集起来送交到县博物馆。朱帜这时在县博物馆任馆长,他当初在贾湖下放劳动时就知道那里有古文化遗址,而且一直打算去进行调查。当时裴李岗遗址的资料已公布,并蜚声国内外学术界,影响极大。他把两地的器物进行了对照和研究,发现这两处遗址的文化面貌基本相似,便确认贾湖遗址是一处裴李岗文化性质的重要遗址。

07

贾湖遗址出土文物(2)

198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贾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河南省博物馆考古队周道到舞阳调查,确认贾湖遗址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

198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安志敏教授到舞阳贾湖考察。

1983年3—5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陈嘉祥、郭天锁、冯忠义等首次到贾湖试掘。试掘面积50平方米,发现陶、石、骨器数10件,发现窖穴11座,墓葬17座。

1983—2001年,曾先后进行了7次科学发掘,揭露面积2600多平方米,发现房址、窑穴、陶窑、墓葬、兽坑、壕沟等各种遗迹近千处,陶、石、骨器等各种质料的遗物数千件,特别是大量的栽培粳稻、30余支多音阶鹤骨笛和出现于贾湖二、三期文化的距今8600—7800年的10余个契刻而成的符号,更为学术界所重视,我们认为这些契刻符号具有原始文字性质。贾湖人发达的宗教文化和音乐文化,是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后盾的。贾湖所在地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贾湖人又有发达的稻作农业,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动物类食品和植物类食品,也为巫师阶层的形成和精神文化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为原始文字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贾湖原始文字便应运而生了,从而奠定了汉字8000多年的基础。

1984年9—12月,省文物研究所张居中、王良启带队,进行第二次发掘,揭露面积100平方米,发现灰坑19个,墓葬14座。

1985年9—12月,由张居中、王良启带队第三次发掘,揭露面积355平方米,因水位太高,未能发掘到底。

1986年3—6月,张居中、杨振威带队将第三次未掘到底的文化层继续进行了清理。其重大收获是确认了3支七孔骨笛等。1986年9—12月,张居中带队进行第五次发掘,揭露面积556平方米。重大收获是确认了依次扩建的多间房基。

1987年3—6月,张居中、王胜利带队进行第六次发掘,发掘面积1296平方米。重大收获是发现龟甲契刻符号,并确认了3座陶窑。其间,郑州大学考古专业84级学生在贾州杰、宋豫秦、张国硕老师的带领下在此进行考古实习。

2001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张居中、秦颖、潘伟斌等专家,在舞阳县博物馆配合下进行第七次发掘,揭露面积300平方米。

七次发掘,共揭露面积2657.6平方米,清理出住房遗址53座,陶窑11座,墓葬445座,出土陶、石、骨等文物及文物标本5000余件,骨笛30支,契刻符号17例,碳化稻米数千粒。

08

贾湖遗址出土文物

09

贾湖遗址发掘现场

三、发掘成果

遗迹

贾湖遗址的重大发现包括遗迹、遗物两部分。遗迹主要是古墓葬、房址、陶窑、灰坑等。墓葬多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向以西和西南居多,无葬具痕迹。75%的墓葬皆有随葬品,少则1件,多达66件,随葬物大多为生活实用品,其中陶器与石器较少,骨器较多。有的随葬品成组出现,如龟甲、骨笛、叉形器成组出现的墓葬有20多座,这些墓一般均较大,随葬品较丰富。男性随葬品多为石铲、石斧、骨镖、骨镞等,女性随葬品以骨针、纺轮、磨盘较多。贾湖遗址的墓地比较集中,多成片出现,有的重复埋葬出现叠压。房址大多为椭圆形,结构以半地穴式为主,多为单间,有少量依次扩建的多间房。房址内有灶台、柱洞等。窑址较小,有窑室、火门、烟道和烟孔,有的保留有窑壁和火道。

 遗物

遗物主要包括陶制品、石制品、骨角牙制品及动物遗骸、植物果核等。

陶制品

 10

贾湖遗址出土文物

以红陶为主,有泥质、夹砂、加炭、夹蚌、夹云母陶等。种类有:炊器(釜、鼎、甑)食器(钵、三足钵、碗)、盛器(缸、双耳壶、罐、盆)、及渔猎工具类(弹丸、网坠、陶锉、纺轮)。

石器品

包括加工工具、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

加工工具:石砧、石钻、钻帽、石锤等。

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舌形石铲、齿刃石镰、石斧、石刀、石凿、石磨盘、石磨棒、石杵、石矛等。

11

贾湖遗址(2)

装饰品及其它:石环、柄形饰、管形石饰、方形坠饰、三角形坠饰、圆形穿孔饰、梭形饰、穿孔石器等。这些装饰品大多打磨精、石质美;坠饰多绿松石,有的质如粗玉;多有穿孔,有的为横孔。

骨角牙制品

包括、狩猎、捕捞、纺织、缝纫、生活及宗教用品等。主要有:骨镞、骨镖、骨矛、骨凿、骨匕、骨锥、角锥、牙锥、骨针、骨刀、牙削、骨环、叉形器、骨笛等。

动物遗骸与植物果核

动物遗骸有20多种。野生哺乳动物有貉、紫貂、狗獾、豹猫、野猪、梅花鹿、四不象、小鹿、獐、野兔等;家养或可能家养的哺乳动物有猪、狗、羊、黄牛、水牛等;鸟类有天鹅、丹顶鹤、环颈雉等;鱼类有鲤鱼、青鱼等;爬形类有扬子鳄、龟、鳖等。植物果核主要有碳化的人工栽培稻、野生稻、栎果、野胡桃野菱野大豆等。

12

贾湖遗址发掘现场

四、研究价值

贾湖遗址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品类之盛,制作之美,内涵之丰富,为全国其它同期遗存所罕见。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在《舞阳贾湖》序文中写道:“贾湖遗址的发掘,可称是80年代以来我国新石器考古中最重要的工作……,对我国新石器早期遗存来说得到了迄今为止最丰富的资料”。大量文物标本证明,贾湖先民已掌握了房屋构筑、制陶、磨锯、钻孔、渔猎工具制做、稻作农业、酿酒、人工养殖等多种技能。贾湖遗址的发掘及大量珍贵文物的出土,对研究八、九千年前贾湖部落的经济结构、人类体质、技术工艺、聚落形态、宗教与音乐文化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对研究中原地区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稻作农业起源、音乐起源、酿酒起源、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原始契刻与汉字起源、全新世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历史意义

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提供了结合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

13

贾湖遗址(3)

贾湖遗址发掘,再现了八千年前人类生活的景象,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彪炳千秋。独有的特征,研究者称为“贾湖文化”。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贾湖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具有很高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正如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在《舞阳贾湖》一书的序言中所说:“贾湖遗址的发掘,可称是80年代以来我国新石器考古中最重要的工作。”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

贾湖遗址发掘现场

1、贾湖遗址有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地层关系,这对裴李岗文化的类型与分期研究的深入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2、这里发现的大批房基、墓葬、窑穴、陶窑以及大量的生产工具对研究当时的聚落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有重大意义。

3、这里发现的大批保存较好的人体骨架及动物骨骼,对研究当时的人种、人类体质、家畜起源、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4、墓葬中随葬成组内装石子的龟甲及共存的骨笛及杈形骨器等原始宗教用具为研究当时的埋葬习俗、龟灵崇拜、信仰等宗教意识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5、这里出土的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乐器—骨笛,经研究已具备了四声、五声、六声、七声音阶,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6、贾湖遗址出土的刻在龟甲、骨器、石器、陶器上的契刻符号表明,在距今8000—9000年的贾湖文化已出现了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对研究我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7、经中国科技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对贾湖出土的陶器进行研究分析,九千年前的贾湖人已掌握原始的酿酒技术,这对研究世界酒文化史具有重大意义。

六、研究成果

文化成果

学术研究

七次大规模发掘的数千件文物及标本存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过张居中等专家学者十余年的整理和研究,由张居中等几十位专家执笔,于1999年2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170余万字及千余幅图片的大型发掘、研究报告《舞阳贾湖》上、下卷。上卷系统介绍了遗址的文化内容、分期、年代、性质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下卷对自然环境、人种及人类体质、经济结构、技术工艺、聚落形态、原始崇拜、原始音乐等进行了探讨。是一部系统介绍、研究贾湖文化的专著。出土文物涉及多学科领域,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出土的文物标本进行鉴定、分析,并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计宏祥、侯连海、叶祥奎,北京大学考古系吕遵谔、黄蕴平、王幼平、研究生周军、王社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袁靖等鉴定了出土的动物标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孔昭宸、刘长江和北京农业大学王象坤鉴定了出土的植物标本;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李文漪、地质研究所周昆叔,植物研究所孔昭宸对孢粉进行了鉴定分析;孔昭宸和南京师范大学肖家仪、徐州师范大学陈报章对贾湖植物硅酸体进行了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昌遂、左健、北京农业大学张文绪对陶片进行了成分分析;李文杰进行了制陶工艺研究;陈铁梅进行了人类食谱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黄翔鹏、萧兴华,湖北音乐学院童忠良、蒋朗蟾、李幼平鉴定了出土的骨笛标本,萧兴华、顾伯宝、徐桃英为骨笛测了音。

对贾湖文化进行专题研究的部分成果或文章还有:

1988年,张居中《考古新发现—贾湖骨笛》刊于《音乐研究》,对贾湖骨笛出土研究情况进行了报道。

1989年,黄翔鹏《舞阳贾湖骨笛测音研究》刊于《文物》1989年一期,对骨笛测音情况作了详尽报道。用七音骨笛演奏了完整的《小白菜》乐曲。

1998年,张居中等经过对贾湖稻作粳稻的研究,在英国Antiquity(古物)杂志

发表了《河南稻作农业新发现与中国粳稻起源新论》。

17

贾湖遗址发掘现场

1999年,张居中将贾湖骨笛的初步研究成果介绍给英国世界级刊物Nature《自然》杂志,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轰动。

2003年4月,著名史学家李学勤和张居中等合作研究的关于贾湖原始文字的研究成果在英国Antiquity(古物)杂志

发表,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年12月,张居中《贾湖刻划符号的发现与汉字的起源》一文刊于《中国文物报》。

2004年12月,张居中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对贾湖陶器壁上的附着物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证明,附着物内发现有酒石酸的成分,表明九千年前,中国先民已会酿酒。被证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酒”,其原料主要有稻米、山楂、蜂蜜等。研究成果刊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2005年7月,其古配方在美国特拉华纳州狗鲨头酒厂被复制成功。

同年12月,张居中与萧兴华、李润权合作在英国Antiquity(古物)杂志上公布了贾湖骨笛的进一步研究成果。

酿酒

18

贾湖遗址发掘现场

张居中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帕特里克·麦克戈温教授合作,对贾湖遗址出土的陶器内壁上沉积物进行化学分析,研究的结果刊载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美国《国家地理》等及国内外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研究证实,沉积物中含有酒类挥发后的酒石酸,其成分有稻米、蜂蜜、山楂、葡萄,与现代草药所含某些化学成份相同,根据C14同位素年代测定,其年代在公元前7000—公元前5800年。实物证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贾湖先民已开始酿造饮用发酵的饮料。

专家认为:此前在伊朗发现的大约公元前5400年前的酒,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酒”。贾湖酒的发现,改写了这一记录,比国外发现的最早的酒要早1000多年,成为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与酒有关的实物资料。

原始宗教

在考古工作中,发现大量的柄形器(权利地位的象征)、叉形骨器、龟灵占卜、太阳纹陶器等宗教用品。

19

贾湖遗址发掘现场

家畜饲养

家畜饲养和原始农业,都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大进步。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把猎获的食用不完的猪、羊等动物圈养起来,加以照料,以备食物缺乏时渡过难关。

在贾湖遗址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中,经鉴定已有部分动物被圈养,主要是猪和狗。还有少量的黄牛和水牛的骨骼。

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的出现,使人们逐渐摆脱食物缺乏的境况,对人类迈向文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继火发明之后的又一革命。是新石器时代到来的标志。

文物发掘

骨笛

发现于1986年5月初,首次在编号为M78的墓葬中清理出二支完整骨笛。

同年秋,又于4座墓葬中发现多支。1987年又发现数支。M282出土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十分完整。张居中等带着这只完整的七孔笛赴北京鉴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主任萧兴华首肯它是吹奏乐器骨笛,中央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家宁保生进行了吹试。11月,黄翔鹏、萧兴华、徐桃英、顾伯宝、童忠良等音乐专家,携带仪器到郑州对编号为M282:20的这支骨笛再次进行测试。试吹采用斜出45度角方法竖吹,测后的结论认为,这支骨笛的音阶阶构至少是清商音阶六声,也有可能是七声音阶具备的下徵调音阶,并给它定了一个自然、简单的名字“笛”。

根据骨笛出土的地层和形制,研究者把它分为三期:

20

出土文物

早期:公元前7000—公元前6600年左右,笛上刻孔多五孔、六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公元前6600—公元前6200年左右,笛上皆刻七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公元前6200—公元前5800年左右,多七孔,个别有八孔,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及七音阶以外的变化音

骨笛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经鉴定,贾湖骨笛又称七音骨笛,用丹顶鹤的尺骨制作。形制固定,制作规范。年代不同,刻孔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八孔之多,分别能奏出四、五、六、七声音阶。早于半坡陶哨和河姆渡陶埙二、三千年。

有关资料表明,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出土个数最多,且能演奏的乐器实物。从而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贾湖骨笛也是河南省博物院500多件一级文物中9件镇馆之宝之首。

贾湖契刻与汉字起源

贾湖契刻共发现十七例,分别刻在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龟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专家研究,刻符结构为“横”“点”“竖”“撇”“捺”“竖勾”“横折”等笔画,书写特点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与汉字基本结构相一致。有些契刻符号的形状与其4000年后的商代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形似眼目的“目”,光芒四射的太阳纹等。

专家研究认为,8000年前贾湖契刻与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是书写工具相同,皆以利器为工具把符号刻在龟甲、骨器上;二是作用相同,商代甲骨文是用来记载占卜内容的,而贾湖契刻也与占卜相关;三是造字原理相同,贾湖契刻是事理符号,而甲骨文的事理文字很多。

一些学者提出,文字在中国的形成已经历了一个缓慢而长期的发展过程,其源头甚至可追溯到八千年前。他们研究认为,河南省的新石器时代墓穴中发现的龟壳上的契刻痕迹是最终演变成汉字体系已知的最早前身。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曾对贾湖契刻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证,提出“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健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北京大学历史系古文字学家葛英会也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有的学者认为“贾湖契刻的发现,为商代甲骨文的历史源头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出土文物

稻作农业——碳化稻米的发现

1990年春,在对发掘资料进行室内整理时,在一块红烧土块上发现了几枚稻壳印痕。北京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孔昭宸研究员鉴定,确认为人工栽培稻。

1994年6月,经对一些标本进行浮选,首次发现了一些碳化稻米(籽实),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1994年6-7月,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对上述发现先后召开成果鉴定会和学术讨论会,与会的考古、农业史、古生物学家对这一发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同年,张居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象坤、孔昭宸又对6个遗迹内的标本进行浮选,又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和菱角碳化果实。

2001年的发掘,对多个遗迹单位的填土进行浮选,又发现了大量的碳化稻米及植物果核。

丝绸出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12月24日消息,该校学者研究发现8500年前丝织品的生物学证据,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了近4000年。这一成果由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近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One》上。据悉,通过对河南中部地区贾湖史前遗址的两处墓葬人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综合分析,表明8500年前的贾湖居民可能已掌握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并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1]

七、保护与开发

划定保护区

贾湖遗址以标志牌为基点,向东160米,向南200米,向西120米,向北70米,呈近圆形分布,总面积5.5万平方米。西南、西、西北部为贾湖村所环抱。中部偏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修筑的护村堤横贯遗址南北,压占并破坏了部分遗址文化层,护村堤以东为大片农田。1983-2001年的七次发掘主要选择在护村堤内外的遗址中心区。发掘完毕后对探方进行了回填。在遗址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护村堤以西居住着十余户村民。[2]

规划与执行

1999年,为解决村民宅基地问题,由省水利厅、文物局共同拨款5万元解决了贾湖村护村堤的北迁问题,遗址保护区内不再规划宅基地。

2000年4月,县政府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大遗址保护规划的通知》要求,制定了《贾湖遗址保护规划》和《贾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保护规划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保护范围为依据,在保护区内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基本建设和动土活动。

2005年4-6月,县政府向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申请制定贾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需有国家认可的具有资质的专业部门制定),同年12月5日,规划项目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由贾湖文化保护开发办公室,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建筑研究所制作贾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项目。省文物局拨款20万元用于规划前期的基础性工作。

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1986)111号文件,公布贾湖遗址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省人民政府豫政(1989)215号公布了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挖制地带。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贾湖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11月,重新树立了保护标志牌。

2005年4月,舞阳县委、县政府成立“舞阳县贾湖文化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传部,全面负责贾湖遗址及贾湖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作。贾湖遗址行政管理隶属县文化旅游局,县博物馆负责日常业务管理工作。

《舞阳贾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已于2009.5.22批复。

八、贾湖之最

世界上最早的乐器——骨笛

贾湖遗址共发掘出三十余支骨笛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贾湖骨笛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笛,长度大约都在 17.3–24.6cm,直径在0.9–1.72cm间,其制作材料系用鹤的尺骨制作而成,制作规范,形制固定。经中央民族乐团黄翔鹏等音乐家对其中一支七孔笛测试,知其已具七声音阶,并能完整吹奏现代乐曲。它把人类音乐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酒”

中国科技大学博导、贾湖遗址主要发掘者张居中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教授、博士帕特里克·麦克戈温合作,通过对出土陶器上的附着物进行研究证明:9000年前贾湖人已经掌握了酒的酿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等。这一古配方已复制成功。

世界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

贾湖人盛行巫术崇拜。在他们的一些随葬品中,发现有装饰品、葬龟、杈形骨器的成组随葬品,表明贾湖原始先民已有了原始崇拜的意识,对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稻作农业主要发源地

在贾湖遗址内,发掘出我国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表明8000年前这里已有了人工栽培稻,对研究稻作农业起源以及这一时期原始先民生产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契刻符号

在遗址内发现世界上目前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甲骨契刻符号。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先生指出“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并被认为是“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卜辞4000多年,领先于素称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纸草文字。”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驯养地

世界上已公认狗的驯化家养始于贾湖。国内外专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猪的驯化圈养也始于同时期的贾湖。在遗址内还发现有马、羊及龟、鹤等动物,研究价值极大。这表明我们的祖先贾湖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相当丰富。

九、地理环境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南距舞阳县城20多公里,东距北舞渡镇3公里,是一处重要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这里自古以来气候湿润,河流纵横,便是人类生息繁衍的理想境地。遗址附近沙河宽阔的水面,自西北汹涌而下,在距遗址约3公里处环绕向东而行,一泻千里。灰河由遗址西4公里处蜿蜒而过,至北舞渡注入沙河。离遗址最近的是泥河,距遗址仅1公里。泥河源于叶县,在遗址西8公里处流入舞阳县,贯穿全境,在出境处注入澧河。在灰河和泥河之间有一片小湖泊,即是贾湖,贾湖村坐落在贾湖北岸。贾湖村东为泥河洼滞洪区,面积约103平方公里,中心区最低点海拔63.8米。修建这片滞洪区主要是为了在汛期到来时,分流沙河洪水,以保护遗址东30公里处的京广铁路不受水患的威胁。

 

参考资料:

1.8500年前就有了:中科大将中国丝绸出现证据提前

2.九千年贾湖文化  四海内圣土传递

3.舞阳县贾湖遗址入选《中国历史》教科书2017年02月21日《大河报记者》从漯河市舞阳县获悉,位于该县的贾湖遗址被正式载入教育部审定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王卫东

 

注.以上旨在弘扬华夏文明及考古工作者成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反馈信息,本站将作调整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网址:http://www.yaqhjy.com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注:1.本网站内容系同行内部交流信息,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2.本网站所有信息版权归原创版主所有。信息中如有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需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3.本网站由西度数码、谷歌网络、学做网站论坛、遗安文化研究中心后台支持。
4.欢迎各地同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同时欢迎投稿推送,原创本网站给予适当奖励。
5.本网站通讯: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404' - 合肥空调维修公司

内容不存在,请返回首页查看!

Copyright © 2012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登录后台|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