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遗安文化研究中心”门户网站!遗安精神哲学思想,是世界大同的科学真理!我们宣传遗安文化精神哲学思想,旨在:弘扬遗安文化精神。也是一大批热心研究历代名人姓氏文化遗产、事迹、文物古迹业余爱好者互相交流的网上平台空间。更是在弘扬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理解民族观、宗族观,唤醒文化自觉,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活动,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挖掘整理历代姓氏名人文化宝贵遗产并继承和发扬光大。 纪念农村教育活动家——庞顶宪先生逝世七周年     明心宝鉴     《文始真经》全讲解     与 妻 书     二十四山准确坐向方位坐标度数     清·李毓秀《弟子规》     《程氏家训“三字经”》     清廉广角——庞泮:直声动天下     《增广贤文》完整版全文+注解     《半点禅》     《十无益》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文化论坛 > 1.诗文论述 > 正文
 

寒山生平新考证(之二)

发布时间:2021-07-15   分类: 1.诗文论述, 4.馆藏文物, 历代英烈   浏览次数:318  16px  14px  12px
摘要: 寒山生平新考证(之二) 轻风无意 2017-07-28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 庞学栋 搜集整理转载 2017.11.12 内容摘要:关于唐代高僧、诗僧寒山的生平,虽经历代学者不懈的努力,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扑所迷离……

 

寒山生平新考证之二

轻风无意

2017-07-28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 庞学栋 搜集整理转载

2017.11.12

内容摘要:关于唐代高僧、诗僧寒山的生平,虽经历代学者不懈的努力,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扑所迷离的历史迷雾之中,隋末说、贞观说,先天说,大历说,贞元说等等,皆无定论。此中原因为一些史料的相互矛盾或遗失和重要的史料(比如地方志)没能得到共享及其他某些原因所造成。笔者不揣浅陋,对寒山生平问题略作探讨,以求证于方家学者。

 

根据对最新发现的一些史料与地方志之间的联系,以及史料与史料之间相互进行印证,证明本人对寒山拾得生平的研究结果:即以成化版《顺德府志》、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1]记载,参照姚广孝《苏州府枫桥寒山寺重兴记》:“唐元和中,有寒山子者,不测人也……来此缚茆以居”,将寒山拾得生平定在约德宗李适建中四年(783)——昭宗李晔大顺二年(891)间是正确的。

 

关键词:寒山;寒山诗;生平年代;顺德府志

十三、寒山行迹年代(概数)

由以上史料和寒山诗可以推断出寒山拾得生平年代及大致行迹如下:

1、德宗建中四年(783)降生;

2、宪宗元和七年(812)29岁前在家及游学、科考出仕;

由寒山诗178首:

“忆昔遇逢处,人间逐胜游。

乐山登万仞,爱水泛千舟”、

101首:

“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

国使职非愿,神仙未足称”、

120首:

“年可三十馀,曾经四五选”、

54首:

“春秋未三十,才艺百般能”、

131首:

“昨日何悠悠,场中可怜许”

可知道,寒山在青壮年时代,一路游学至咸阳,并多次参加科考。虽然做过几年小官,但终不如愿。

3、宪宗元和七年(812)29岁辞官后回家乡,之后告别家人,与拾得沿途到苏州,时间为“元和(806——820)中”,约813年。此时寒山30岁左右。

4、宪宗元和九年(814)寒山31岁隐居寒岩;

由寒山诗302首:

“出生三十年,尝游千万里。

行江青草合,入塞红尘起。

炼药空求仙,读书兼咏史。

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

可知道,寒山是30岁左右去寒岩隐居的。

5、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寒山遇灵祐。寒山隐居于814年,寒山遇灵祐当在宪宗元和九年(814)——元和十五年(820)年间,时在寒山37岁前。

6、穆宗长庆四年(824)前后42岁左右遇徐凝;

7、穆宗长庆三年(823)——大和八年(834)遇从谂,在寒山41——51岁间。

8、武宗会昌三年(843)在寒山六十岁时探家。

由寒山诗49首:

“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

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

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

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

诗183首:

“可惜百年屋,左倒右复倾。

墙壁分散尽,木植乱差横。

甎瓦片片落,朽烂不堪停。

狂风吹蓦榻,再竖卒难成”

可知,在他60岁的时候,又回到过家乡。不久又回到寒岩,并终老于寒岩。

9、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寒山见毗陵道人,时寒山89岁。

10、昭宗李晔大顺二年(891)寒山108岁圆寂(此按传说概数)。

十四、寒山隐居前的时代背景

唐德宗李适是代宗李豫的长子,生于天宝元年(742)年。他的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14岁那年(天宝14年)的十二月,爆发了安史之乱(755年12月——763年2月),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

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两军分兵进军河北,会师恒州(今日河北正定),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李豫继位,李适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肩负起与安史叛军余孽最后决战的使命,借回纥兵收复洛阳。

唐德宗李适(780—805)登基以后,大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壮志。但是,德宗采取的很多措施都因为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积重难返而收效甚微,有的尽管粗见成效,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当德宗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后,他的雄心已然消失殆尽。

805年顺宗李诵即位,只坐了永贞不到一年,806年,被逼传位于太子即唐宪宗李纯。

寒山出生于安史之乱20年之后的德宗李适建中三年(783)。当唐宪宗李纯即位时,寒山正值23岁左右的青年时期。这期间,寒山诗自述:“一为书剑客,三遇圣明君”,经历了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三朝,真正对他的命运带来重大转折的是唐宪宗李纯年间。

 

经过唐中期五六十年以来的变乱,藩镇割据的局面已根深蒂固。唐宪宗李纯继位后,开始对割据的藩镇开展一系列战争,先后降服了西川,夏绥,镇海等节度使。特别是元和十二年(818年)十月,李愬雪夜袭蔡州成功,破城俘元济,十一月,吴元济被斩于长安,统一的局面暂时有所加强(这已是寒山隐居之后的事了)。但所面临的官僚队伍是一支贪污成风、冗员众多、素质不良、办事效率低下的队伍。依靠这样一支队伍,要改革朝政、平服藩镇、实现国家的中兴是不可能的。这时,宪宗对官僚队伍的整饬仅限于中央及中央所能有效控制的地区,而且即使在隶属于唐中央的许多地方官府中,基层的吏治如何,中央也难以进行十分有效的监督。

寒山虽然自幼读书,赴考前曾负笈仗剑出游,较长期的游方参学,身心得到磨练,自信

“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诗7)”,

“读诗兼咏史(诗302)”,

“六艺尽皆通(诗148)”,

“春秋未三十,才艺百般能(诗54)”,

达到了满腹经纶,兼通经史的状态。

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寒山

“曾经四五选(诗120)”。

虽然“书判全非弱”,

但“嫌身不得官(诗113)”。

“嫌”什么呢?

无非是“唯有贞实在(诗155)”

“囊里无青蚨(诗120)”,

才被考官“洗垢觅疮瘢(诗113)”。

最后,只落得个“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诗124)”,

甚至“行到食店前,不敢暂回面(诗120)”,

“不觉今流落,皤皤谁见矜(诗101)”,

“天生百尺树,(被)剪作长条木。可惜栋梁材,抛之在幽谷(诗10)”。

虽然他“元非隐逸士”,但由于受到不合理的科举制度及腐败官员的多次打击,悟出“何以长惆怅,人生似朝菌,那堪数十年,亲旧凋落尽(诗251)”,“自古诸哲人,不见有长存。生而还复死,尽变作灰尘(诗282)”的人生哲理,于是,在唐宪宗李纯元和中(813年左右),抛开世事、家事,到浙东寒岩隐居而去。

在寒山去浙东寒岩以前,根据成化版《顺德府志·仙释》卷十:“寒山拾得即文殊普贤菩萨,出世唐宪宗时,在天台国清寺,又于任县之东乡修炼”,及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杂事》:“寒山、拾得,即文殊、普贤菩萨。出世宪宗时,在天台国清寺。又于任县之东乡修炼,因名其村曰双蓬头。有诗集行世”的记载,应是离开咸阳之后,便回到家乡与亲人辞别,并告诉家人,准备去浙东天台国清寺,所以使乡人知道了他今后的行踪。

至元朝年间,有佛门后人钦羡他的修为,来此地建庵,于是才留下了嘉靖版《顺德府志》卷三十四《仙释列传》记载的:“双蓬头,任县东三十五里,元时有二蓬头童来此建庵,一名寒山,一名拾得。未几飞升去。今遗址尚存”的记载。由此推测,任县天台寺约始建于元代。

根据传说,小时候的寒山拾得就曾在家乡随一个道士修行过。天台是一个佛、道盛行的地区,在寒山初上寒岩,接触道教也是很正常的事。当他悟到

“唯闻人作鬼,不见鹤成仙(诗6)”、

“守死待鹤来,皆道乘鱼去。

余乃返穷之,推寻勿道理。

但看箭射空,须臾还坠地。

饶你得仙人,恰似守尸鬼。(诗7)”。

于是由“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诗4)”

转而向佛:

“今日恳恳修,愿与佛相遇”。

并终于大彻大悟,明见自性,

“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诗241)”

修成正果,并慈悲入世.

弘扬佛法,度人济世。

 

注:以上信息如有侵权,请及时反馈信息,本站将作调整或删除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网址:http://www.yaqhjy.com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注:1.本网站内容系同行内部交流信息,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2.本网站所有信息版权归原创版主所有。信息中如有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需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3.本网站由西度数码、谷歌网络、学做网站论坛、遗安文化研究中心后台支持。
4.欢迎各地同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同时欢迎投稿推送,原创本网站给予适当奖励。
5.本网站通讯: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Copyright © 2012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登录后台|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