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遗安文化研究中心”门户网站!遗安精神哲学思想,是世界大同的科学真理!我们宣传遗安文化精神哲学思想,旨在:弘扬遗安文化精神。也是一大批热心研究历代名人姓氏文化遗产、事迹、文物古迹业余爱好者互相交流的网上平台空间。更是在弘扬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理解民族观、宗族观,唤醒文化自觉,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活动,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挖掘整理历代姓氏名人文化宝贵遗产并继承和发扬光大。 纪念农村教育活动家——庞顶宪先生逝世七周年     明心宝鉴     《文始真经》全讲解     与 妻 书     二十四山准确坐向方位坐标度数     清·李毓秀《弟子规》     《程氏家训“三字经”》     清廉广角——庞泮:直声动天下     《增广贤文》完整版全文+注解     《半点禅》     《十无益》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文化论坛 > 1.诗文论述 > 正文
 

白鹿原上庞家村古村村名来历

发布时间:2021-07-28   分类: 1.开基始祖, 1.诗文论述, 2.正史文献, 4.馆藏文物   浏览次数:752  16px  14px  12px
摘要: 白鹿原上庞家村古村村名来历 原创:白鹿原人 2019-04-24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庞学栋搜集整理转载 2020.01.11 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二塬子,新华村与牛角尖村之间,距新华村约1000米。2012年,199户,……

 

白鹿原上庞家村古村村名来历

原创:白鹿原人

2019-04-24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庞学栋搜集整理转载

2020.01.11

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二塬子,新华村与牛角尖村之间,距新华村约1000米。2012年,199户,880人,耕地1162亩。3个村民小组,村民以沙发床垫加工和大棚蔬菜生产为主。

传说在清朝时期,从外地来了一家姓董的人定居于此,后又搬来几户庞姓人家。当时全村只有几户人,人们称该村为“庞家董”。随着时间的推移,庞姓人丁兴旺,人口越来越多,且大多沿坡塬筑窑挖洞而居,故又名“庞家洞”。“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更名为庞家大队,后由狄寨乡政府改称为庞家村,沿用至今。

村分东庞与西庞,中间隔一条沟,叫庞家沟。东庞有一个组,主要有庞、董和李姓。西庞有两个组,主要有庞、申和赵姓。该村一半土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一半土地在东西坡,东高西低,坡地贫瘠(因水土流失)。东边与岗沟村接壤,两边与白鹿原下的红旗街道史家坡村接壤。主产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谷子和红薯、油菜、大蒜、葱、萝卜等。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家家都有柿子树、杏树,春天,杏花飘香。秋天,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

据村里老人说,清末到民国期间,这一带土匪很多,村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是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练武术,保村卫家。代代相传,形成尚武传统。民国年间,曾有一股土匪青天白日之下进村抢劫,村民们凭着练就的一身好武艺,一举打败了这股土匪。从此,庞家村威名远扬,再也没有土匪进村抢劫。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逢年过节耍社火、敲锣鼓、耍武术,与外村互相交流,周围村的青少年常来村里习武。如今,该村仍有不少人坚持着练武强身的传统。

庞家沟东西走向,东至东庞村,西至塬下的红旗街道史家坡村,全长约3公里,宽约1000米,沟底东边悬崖下有一股天然清泉,泉水清澈,日日夜夜长流不断。老人们亲切地叫她“母亲泉”、“龙泉”。南坡和北坡树木茂密,尤其是北坡生长着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村民叫它“地软”,和“木耳”统属一类植物,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困难时期,村人常摘地软食用。沟底有一水潭,20世纪70年代,村民筑起了水库,使潭水聚积,达十多米深。村民将水库的水引至沟上浇地并饮用,水库里养了鱼。庞家沟是村民的母亲沟,有水有树景色美。如今村委会一班人在筹划招商引资,开发利用这条沟,发展旅游业。

西庞村原有20多户人家,居住在庞家沟南坡中间,住的全是窑洞,吃的是沟底的泉水,在沟中种菜、种粮,生活很不方便。每逢夏季大雨天,不仅出行不方便,住的窑洞也常常出现坍塌。20世纪80年代初,沟底的20多户人家搬迁到了平地上,从此告别了住窑洞的生活。

村中间是沟的尾部,两边人来往要经过一座小桥,车辆通过尤为不便,村民下决心填沟筑路。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整整用了20多年,终于将沟的尾部填平。如今宽敞平坦的大路,车辆行人出入便捷,足显庞家村村民的“愚公移山”精神。

村北约200米处有石佛寺小学,1946年以前是座古庙。庙有上殿和下殿。上殿内有佛祖石像——释迦牟尼及普贤、文殊二菩萨泥像;前殿有关帝老爷及圣母娘娘泥像等。1946年由庞家村庞守玉和赵家村赵志合等社会名流联合在石佛寺内办起了私塾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将石佛寺改为完小,定名为石佛寺小学。学校多次扩建、修建,占地面积由过去的5亩多,扩大到现在的15亩多地。

“十年动乱”时期,村民生活困难,孩子连一半块钱的学杂费都都交不起。改革开放后,农民可以做生意,外出打工,搞家庭副业等。村民搞多种种植,养猪、养羊又养鸡,有的在家搞起了加工业。粮食亩产也由过去的200—300斤增加到600多斤,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绝大多数家有存款,盖起新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手机,渐渐普及。有的村民还购置了小汽车,装了电脑。村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率达100%,年年有考入大学的学生。

村内名人介绍(欢迎投稿补充):

申琦,大学毕业在陕南工作。20世纪90年代被省政府任命为柞水县县长,现调任商洛工作。

庞志杰(1906—1988),自幼受庞家村习武传统的熏陶,爱好武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拳练枪、舞刀玩棍、轻功、气功等样样精通,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名扬关中大地。通晓华、查、炮、洪、翻子、劈挂、地淌及形意八卦等各种拳路与器械,并能有效地将长拳与太极拳融为一体,在当代众多的武术流派中,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是陕西地方拳的杰出代表人物。由于武功出众,相貌英俊,仪态潇洒,经常代表省业余武术爱好者给前来西安访问的外国政府首脑、友好代表团进行武术表演。多次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参加全国性的武术赛事活动,每次获奖。1954年,八步拳获长拳第一名。1956年,枪术获第二名。1958年获散打第二名,曾受到周恩来和贺龙等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1980年,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全国枪术第一名,国家体委奖给金质奖章一枚。一生善育桃李,先后教授徒弟几百人,有很多人已成为各方面的武术教练、武术组织负责人。

 

注:以上信息如有侵权,请及时反馈信息,本站将作调整或删除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网址:http://www.yaqhjy.com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注:1.本网站内容系同行内部交流信息,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2.本网站所有信息版权归原创版主所有。信息中如有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需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3.本网站由西度数码、谷歌网络、学做网站论坛、遗安文化研究中心后台支持。
4.欢迎各地同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同时欢迎投稿推送,原创本网站给予适当奖励。
5.本网站通讯: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Copyright © 2012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登录后台|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