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遗安文化研究中心”门户网站!遗安精神哲学思想,是世界大同的科学真理!我们宣传遗安文化精神哲学思想,旨在:弘扬遗安文化精神。也是一大批热心研究历代名人姓氏文化遗产、事迹、文物古迹业余爱好者互相交流的网上平台空间。更是在弘扬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理解民族观、宗族观,唤醒文化自觉,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活动,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挖掘整理历代姓氏名人文化宝贵遗产并继承和发扬光大。 纪念农村教育活动家——庞顶宪先生逝世七周年     明心宝鉴     《文始真经》全讲解     与 妻 书     二十四山准确坐向方位坐标度数     清·李毓秀《弟子规》     《程氏家训“三字经”》     清廉广角——庞泮:直声动天下     《增广贤文》完整版全文+注解     《半点禅》     《十无益》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文化论坛 > 1.诗文论述 > 正文
 

为祭祀父母而作:尽孝要趁早 否则悔之晚矣!

发布时间:2022-03-25   分类: 1.诗文论述, 3.专家学者   浏览次数:196  16px  14px  12px
摘要: 为祭祀父母而作:尽孝要趁早  否则悔之晚矣! 信息来源:淮河文化苑 原创:孙治安 2022-03-24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庞学栋转载 2022.03.25   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每当清明节来临之际,我都会情……

 

为祭祀父母而作:尽孝要趁早  否则悔之晚矣!

信息来源:淮河文化苑

原创:孙治安

2022-03-24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庞学栋转载

2022.03.25

 

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每当清明节来临之际,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怀念父母!今随笔草就此文,作为对九泉之下父母双亲的祭祀吧。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万事皆可选择,唯独父母不可选择。父母与子女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是前身后世结下的天缘。

人生难免会有遗憾,但在两件事上切莫后悔和留下遗憾:一是培养子女;二是孝敬双亲。回想我这一辈子,有诸多的不满意,但在这两件事上,自我感觉还算是基本满意的。

为了孩子上学能获得良好教育,正当我在二炮部队事业发展上如日中天之时,毅然决然要求转业,使得孩子从小学至高中进入到市里一流学校就读,直到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被招进一家央企,现成为单位业务骨干。

在孝敬父母方面,兄弟姐妹六人中,我算是发挥了带头作用的。兄弟姐妹也竞相尽孝。父母安度晚年,他们在十里八村也是有目共睹的享福者。

2014年5月,父亲85岁高寿去世;2016年5月,母亲89岁高寿去世。尤其是在为二老送终时,那是难得的圆满,这或许就是他们前世修来的福气吧。

在那不堪回首的年代里,二老为了养育六位子女,承受了多少磨难?吃了多少苦?可想而知!好在晚年他们获得了幸福。所以临终时,他们恋恋不舍美好的人间和心爱的子孙。二老都是从病危到逝世相继整整煎熬了约一个月的时间,各地子孙都请假回来,守候在病榻前,人员到齐高峰时,开饭要摆两三桌。

说来也很神奇,父亲临终时,就是恋恋不舍地迟迟咽不下最后一口气!有人说,他是在等他的孙子。那时,我儿子正在武汉上学,请假难,等到他当天下午5多点钟赶回来见爷爷最后一面时,爷爷当晚就安静地走了。

农村特重视办丧事,尤其是老喜丧,更是热闹非凡。亲朋好友前来吊丧,全村几乎不动烟火,都来打杂帮忙,流水席总共吃掉一两百桌。人老四代,三四十口儿孙,加上本族宗亲和旁系血亲,披麻戴孝,一片白,白染全村。出殡时,排成长队足有一里多。人声鼎沸,鞭炮声、喇叭声,更是响彻云霄……

每当回想起这种场景,令我感动不已。父母虽是普通农民,能够享受这种养老送终的礼遇,是他们最大的福分和最高的荣耀!令后辈望尘莫及,而今我辈再也不可能享有这种壮观局面和厚礼了。

如今,我也步入花甲之年,每每想起父母,有件事一直留在心底,时常隐隐作痛。那是父亲去世前两年的一个春节,据我判断父亲的身体状况,来日不长了。那次回村拜年,我特意带上照相机,计划趁春节全家人都在之机,照一张全家福。

记忆在年初三,我携妻儿回家,见到父亲习惯地蹲在墙角下,双手缩在袖筒里,有点没精打彩的。父亲一辈子在穿戴上不太讲究。大年下的,我看到父亲穿的衣服有点脏兮兮的,关爱之情油然而生,就随口质问他怎么不换身新衣服?也怪我说话口气不婉转,态度不太好,爷俩三言两语就吵了起来了。结果,阴差阳错、神使鬼差的全家福没照成,留下遗憾!

现在想来,不仅遗憾全家福没照成,而且,更加让我后悔的是,以前对父母的责怪和有时对父母发脾气、耍态度。尽管心意都是好的,但是,现在回忆,我无疑在尽孝方面犯下错误,至今后悔莫及!

我时常在想,何谓“孝”?一个人到底应该如何做才算“尽孝”?

“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上面的“老”代表父母祖先,念念不忘为下一代,下面“子”,象征着孩子背着父母老人,这是报恩。所以,奉养父母是孩子的天责。几千年来,古圣先贤的教诲,人本应有的孝心、善心,都很自然的把它给唤醒。

《孝经》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其义是,先王有一个治理天下的好方法,它能让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爱,上下级、长晚辈不会埋怨,它就是孝道。

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一个人德行的根基在于孝。故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又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个人不管他的道德学问多高、成就有多大,都是要奠基在“孝”这个根本之上。根基扎牢了,自然而然吸收天地养分,孝心、仁爱之心也就水到渠成了。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孝道立起来了,一个人就能自强不息、承载万物了。

通过学习经典,对照社会现实,并且身同感受,愚以为,在尽孝道方面至少有三种境界:一是在物质上尽量满足父母的需要,这是在身体方面尽孝,这是最基本的孝道;二是在精神上尽量满足父母的渴望,这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尽孝,属于高级的孝;三是在心愿上尽量满足父母对子孙寄予厚望方面尽孝,这是深层次持久性的最大的孝道。

不少人认为,有钱了给父母买房、买车、买奢侈品、请保姆,经常带他们出去吃大餐、去旅游,让他们衣食无忧,饿不着,冻不着,生病有照顾,尽情地让老人获得物质上的享受,体面的为父母养老送终等,这就算是尽孝了。其实不尽然。

记得于丹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过,儿女有钱了很容易尽情地让老人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但是,这远远不够。在物质匮乏的贫穷时代,物质上尽孝当然很重要。如今,盛世繁荣,在物质层面上很容易满足父母的享用。这只能算在“身体上”尽孝了,属于一般性较低层次的尽孝。

人的高级享受是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让老人精神愉快、心情高兴,这就比较难以完全做到了。而这种高层次尽孝,不仅让老人在物质需要上得到保证,而且应该表现为对父母在精神文化需求上的满足和在思想感情上的敬重与安抚。从理论上讲,这叫“精神赡养”,或者是在“精神上”尽孝。

如:常回家看看,耐心一些,多陪伴老人,多倾听老人叙话,多沟通交流,多问寒问暖,而且做到态度和蔼、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做到不给父母脸色看,让老人心情愉快,这远比一味地满足老人物质上的享受要重要得多。而且,儿女能做到这样,才是高级的较为全面的尽孝。要坚持做到这些,要比给予物质上满足难得多。如果不是真正的孝子孝女,或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涵养,是很难做到并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的。

孔子的学生曾问夫子,什么是孝?孔子答道:“色难”。什么是色难呢?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这最难!

举一个网上流传的例子:

有位老太太,一天中午去儿子房间里找报纸,正巧碰上儿子回来。因儿子刚谈崩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自己床上翻来摸去的,便没好脸色硬生生地说:“妈,你没事就在自己的房间里好好地呆着,别到处乱串行吗?”母亲赶忙解释说:“我只是想找张报纸看,顺便在你床上坐一会儿。”儿子临出门时,又没好气地扔下一句话:“别吃好了没事干,整天在家里瞎折腾。”

原来,因为儿子几天没有回来,老娘一个人窝在家里特寂寞,很想念儿子,自然而然地就来到了儿子的房间里,那是母子情深啊。可是,儿子并没有理解母亲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回来后,一门心思想着工作上的事,非但没有陪老母亲叙叙话,说说外面的有关情况,还没好气的给老娘脸色看。受到奚落的母亲,并不知道儿子工作上发生了不愉快的事,认为儿子嫌弃她了。于是,她越想心里越难过,越琢磨对儿子的态度越不理解,越胡思乱想就越发感到非常的失望,精神顿时就崩溃了。

绝望的老母亲,没有等到儿子再次回来,便于晚上12点从七楼跳下自杀身亡了。

这个例子很典型,充分说明,儿女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在精神需求上以及在对待老人的语气态度上,这些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重要啊!

虽然儿女对父母一般都没有歹意,但如果时常不经意地流露出对老人态度上的不耐烦,表现出不屑,甚至蔑视,就会让本来思想情感越来越脆弱、容易多心的父母,在心里上感到不安、不自在,甚至在精神上受到难以觉察的伤害与打击。埋怨、慢待父母,动不动对父母生气发脾气,这是忤逆不孝行为。

虽然绝大多数人在物质上能够对父母尽孝,但在精神上并没有完全尽孝。这是孝道上的一种缺失或不到位。尤其是“色难”,究竟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始终能保持一颗恭恭敬敬地报恩之心;难就难在有没有一个始终礼貌谦和的态度。于是,对老人表现出“色悦”便成为衡量一个人有没有孝心的道德标尺。也就是说,对父母始终具有耐心,时常报以微笑,时刻怀有敬重之心,既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又体贴入微地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使其体会到无比的幸福感,老人生活才有滋有味。

父母老了,思维退化了,行动迟缓了,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了,千万别嫌弃,不抱怨,多些理解,多些耐心。当你如果表露出想对父母亲发脾气时,下意识地努力克制一下,始终保持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不破坏他们的好心情,使他们在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尤其是对待生病中的父母,我们更要用百倍的孝心、爱心、耐心去对待他们,使他们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和体贴,让他们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和人世间的美好。

给父母好脸色看,这虽然是举手之劳,但难在能否自我克制和自我坚守。好脸色不用花钱去买,也不用向谁去借,也不用交学费去学,更不需要用什么力气……可是在现实中,不管什么情况下,如果都能始终做到给父母好脸色,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实在是太难太难了!但再难,做儿女的也应尽量坚持做到。

说难是难,说不难也不难。如果我们做到诚如北京市委组织部推荐的《像对待领导一样对待父亲》那篇文章所说,那么,坚持每天给父母好脸色也就不难做到了。

关键是要有敬畏之心和有一颗感恩之心,多想想父母含辛茹苦地付出和精心养育之恩,真心爱父母,和颜悦色的对待父母,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他们感到快乐、幸福。那么,你自身也必将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天下父母都是无私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子孙后代成人成才有出息,家中多涌现英雄人物和成功人士,儿孙都有出息,让父母最有面子,最值得他们骄傲和自豪。所以,这是对父母在心愿上尽孝道,而且是最大的孝道!

父母都希望子孙走正道,最不希望家门出不屑子孙。凡出了杀人越货、贪官赃官、违法乱纪之徒,这是家门不幸,也是对父母祖宗的最大不孝!自汉武帝时期开始,举孝廉是为朝廷选人用人最基本标准,清廉做人,也是孝子孝女最优秀的德行。

父母为生命之根,子女为生命之续。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也是自然规律。感恩父母才有孝,遵守天伦才能顺。孝敬父母才能财源丰足。幸福,永远是从孝顺父母开始的。

林则徐说:“存心不好,风水无益;父母不敬,奉神无益。”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他的德性好不了哪里去,他怎么又会对事业和自己的上司忠诚呢?又怎么会值得朋友信任呢?他的前途命运一定也好不了哪里去?

做一个孝敬父母之人,你的人生一定会一帆风顺。一个有孝心的人,自然具有感恩之心、奋斗之心;自然家道昌盛,自然能感召子孙出德才兼备的贤良之人。

孟子说:“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有爱才有家,有孝才有顺。孝门一开,百福皆来。一个孝字平天下,一个孝字全家安。尽情尽意地孝敬父母吧,千万不要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父母在家尚在,父母不在,人生只有归途。如今,我们父母的家已分蘖成兄弟姐妹六个家,后辈们陆续也各自成了家,又分蘖成若干个小家。现在却成为最亲近的亲戚关系了,家家都在一定的空间里和拥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小日子过得都比较滋润,幸福感都比较强。

永远感恩父母,永远怀念父母!

父母去世后,我们兄弟姐妹商定,每年两节雷打不动地聚会:一是春节期间团聚,轮流做东;二是清明节前约定时间祭祀父母和先祖。因而,父母血缘亲情之间仍能保持着巨大的凝聚力,亦昭示着“家和万事兴”!

百善孝为先,忠孝传家远。好的家风在于坚守和传承,一辈做给一辈看,尽孝道人之大伦,必须矢志不渝的坚守,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怠慢或打折扣。

 

作者简介:孙治安,1958年3月生,寿州孙氏,退休公务员,曾任原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宣传科长,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淮南市国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徽孙氏志》执行主编等。在有关媒体上发表百余万字各类作品,有多部著作出版。

 

注:以上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网址:http://www.yaqhjy.com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注:1.本网站内容系同行内部交流信息,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2.本网站所有信息版权归原创版主所有。信息中如有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需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3.本网站由西度数码、谷歌网络、学做网站论坛、遗安文化研究中心后台支持。
4.欢迎各地同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同时欢迎投稿推送,原创本网站给予适当奖励。
5.本网站通讯: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Copyright © 2012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登录后台|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