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戒》
曾国藩
一、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二、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三、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四、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五、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六、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
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
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次年攻占安庆,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
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
同治九年 (1870年) 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使清封疆大吏由权贵当权变为经世派当权,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的变化。地方督抚力量的强化与离心倾向的加强。他曾鼓吹并推进洋务运动,主张对外坚守“以羁縻为上”;对内修明政事,急求贤才,引进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