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遗安文化研究中心”门户网站!遗安精神哲学思想,是世界大同的科学真理!我们宣传遗安文化精神哲学思想,旨在:弘扬遗安文化精神。也是一大批热心研究历代名人姓氏文化遗产、事迹、文物古迹业余爱好者互相交流的网上平台空间。更是在弘扬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理解民族观、宗族观,唤醒文化自觉,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活动,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挖掘整理历代姓氏名人文化宝贵遗产并继承和发扬光大。 纪念农村教育活动家——庞顶宪先生逝世七周年     明心宝鉴     《文始真经》全讲解     与 妻 书     二十四山准确坐向方位坐标度数     清·李毓秀《弟子规》     《程氏家训“三字经”》     清廉广角——庞泮:直声动天下     《增广贤文》完整版全文+注解     《半点禅》     《十无益》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文化论坛 > 1.诗文论述 > 正文
 

庞嵩:一代名臣理学名家

发布时间:2022-08-19   分类: 2.正史文献, 3.专家学者, 4.进士举人, 4.馆藏文物   浏览次数:133  16px  14px  12px
摘要: 庞嵩:一代名臣理学名家 信息来源:佛山日报 文     图:记者 黎红玲 编     辑:俞嘉丽 原    创:2017-12-24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庞学栋搜集整理转载 2022.8.18   永新社学有着近500年历……

 

庞嵩:一代名臣理学名家

信息来源:佛山日报

文     图:记者 黎红玲

编     辑:俞嘉丽

原    创:2017-12-24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庞学栋搜集整理转载

2022.8.18

001

 

永新社学有着近500年历史。按照原来的规模异地重建后,作为佛山孔子学说研究会的办公场所,算是对弼唐之学的传承。

11月底,广州、佛山的史志专家和禅城区张槎庞氏、霍氏村民聚集一堂,在具有近500年历史的永新社学举行研讨会,纪念明朝岭南理学大师、一代名臣庞嵩。

庞嵩(1507年~1583年),字振卿,学者称弼唐先生,明朝南海县张槎弼唐村人(今属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

庞嵩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明史》中,他被列为循吏,有400余字的《庞嵩传》;他更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学语”以“弼唐之学”,肯定了庞嵩在理学方面的学术地位。

然而,在佛山的名人榜中,庞嵩至今仍然默默无闻,即使是后人在研讨广东理学的发展概况时,也往往忽略了接替湛甘泉衣钵的中心人物庞嵩。记者日前走访庞嵩后裔及史志专家,试图揭开这位理学名家的历史面纱。

为官15载,被誉“庞青天”

禅城区张槎街道弼唐小学对面,按原规模异地重建的永新社学,有着近500年历史,是佛山为数不多的完整保存下来的明代社学。作为旧时的乡村学堂,这里曾走出过众多人才,其中包括庞嵩、庞崙、庞一夔、庞一德等人。

12月的佛山温暖如春,记者来到永新社学,社学正门大红灯笼高挂,崭新的对联“理学正宗尊孔道,诞辰纪念仰儒风”,让人肃然起敬。走进里面,佛山著名书法家庞国钟的“永新社学”四个大字古拙强健,大气雄浑,下面则是一幅庞嵩画像,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其儒雅之气。画像左右两边,则是当代佛山书法家书写的《明史·庞嵩传》及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对庞嵩的评价。

庞嵩,字振卿,号弼唐,1507年出生于新村的一个半儒半农家庭,15岁时就读于刚刚竣工的本村永新社学,后入广州府学。

《明史·庞嵩传》记载,庞嵩嘉靖十三年(1534年)中举,历任应天府通判、治中和代理府尹,南京刑部员外郎、郎中,曲靖知府。

庞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应天府八年的仕途生涯中,庞嵩发票赈饥,活民六万余人;调剂苦役,治堤筑防,得田3600亩,惠民四庄;平时他自备壶浆,单骑出行走访,不取民间一草一木;他还敢于改革,把地方府官六年一次的京察与外察奏请皇上废止,“遂为永制”。在云南曲靖当知府期间,他也足迹遍及偏远各地,开矿业,传文化,安夷民,易夷俗,书同文,赐族姓。

在任应天府官期间,庞嵩还主张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不畏权贵,屡断冤狱,依法量刑,并编撰了《刑曹志》,包括《原刑》、《司刑》、《祥刑》、《明刑》四篇,这在中国法制史上有开创性地位。

他为民做实事,救灾免饿殍和秉公办案的作风,让人们想到手持尚方宝剑一心为民的包青天,因此被尊称为“庞青天”,并在史书中被列入“循吏”。

然而,正是因为庞嵩不会巴结权贵而遭嫉恨,正当他得志的时候,1559年,朝廷以他年纪大而罢其官,其实,那年庞嵩年仅五十。

从1544年步入政坛,到1559年罢官归乡,在庞嵩15年的仕途生涯中,他最高才做到四品知府,这与佛山其他名人如霍韬、方献夫、梁储等相比,官位要低很多,但是在其任职的地方,其名声至今仍被传颂,不仅入应天、曲靖名宦祠,在他治水得田的葛仙乡,还设立有专祠祭祀他。

今年是庞嵩诞辰510周年。在11月23日,历史上首次纪念庞嵩诞辰的活动在永新社学举办,来自广州、佛山的史志专家以及禅城区张槎庞氏、霍氏村民聚集一堂,探讨庞嵩为官为学的事迹及从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价值。

庞嵩裔孙、佛山孔子学说研究会会长庞柏生是这次纪念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他说:“在佛山历史上,能够在正史上立传的名人不多,庞嵩是其一,足见他的历史地位。”

002

佛山祖庙里的孔庙门前,两尊石羊,原在庞嵩墓前。

 

为学一辈子,尊称“圣儒”

在永新社学,“精微纯粹,要而不烦”“不言而躬行”两幅书法作品分外显眼。庞柏生说,这是叶絅斋对庞嵩的评价,也是他一生为官为学和做人的准则。

在庞柏生看来,庞嵩15年的仕途生涯中,能够一心为民、造福一方,为民做实事,深受王阳明“致良知”和湛甘泉“体认天理”思想影响。

庞嵩出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他的年代,正是王阳明心学和岭南理学的兴起时期:“有明正嘉之交,阳明、甘泉之学盛行,二家虽微有不同,然其要归则相近,学者不走姚江(指阳明),即向增城(指甘泉)。”王湛二人,一个倡导“致良知”“知行合一”,一个提出“随处体认天理”,二人共倡心学,蔚成一代讲学风气。

庞嵩则分别于求学和讲学时,曾追随王阳明和湛甘泉。《明史·庞嵩传》记载,庞嵩“早游王守仁门,淹通五经”。《弼唐村志》的“庞嵩年谱”记载,庞嵩在明嘉靖六年(1527年)“师从王守仁门下”,当年庞嵩在广州府学读书,而王守仁任两广总督,曾在广州濂溪书院讲学,庞嵩拜王阳明为师,不足为奇。在出任应天府通判之前,庞嵩曾在罗浮山朱明洞接替湛甘泉的馆地开馆讲学。1559年辞官后,他“复从湛若水游”,相伴直到湛甘泉逝世。湛甘泉有弟子四千,庞嵩对湛甘泉于亦师亦友,湛甘泉对他颇为器重,并将蒲葵笠传授给庞嵩,确认庞嵩就是甘泉学派的衣钵传人。

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学语”记载,“弼唐谓阳明之所谓知,即朱子之所谓物,朱子之所以格物,即阳明之所以致知,与甘泉体认天理之说不相悖。良知莫非天理,天理莫非良知,原无二旨。当时,甘泉、阳明两家弟子,各执其师之说,互有异同。自弼唐为之会通,而浙、广二宗,皆于弼唐悦而诚服。”屈大均以“弼唐之学”,肯定了庞嵩是继白沙之学和甘泉之学之后,陈湛心学的继承者。而在湛甘泉逝世后,庞嵩事实上已成为广东理学代表人物和宗师,受到众多文人的拥戴。讲学于罗浮的叶絅斋说:“先生圣儒,不言而躬行。其质行,诸儒不能逮也。而教人则尤精微纯粹,要而不烦,可谓笃论者也。”

作为佛山的历史文化学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戢斗勇在中国思想史上注意到庞嵩。戢斗勇说,由于《明史》将庞嵩列入“循吏”,《明儒学案》未将庞嵩的“弼唐之学”著录入《甘泉学案》,李贽的《续藏书》也未将庞嵩列入“理学名臣”,因此,长期以来,庞嵩的学术贡献,往往并不被人所识。只有屈大均使人看清了岭南心学的发展脉络:陈白沙开启宗,湛甘泉继其后并有所发展,庞嵩则是接其绪的中心人物。

戢斗勇认为,重申“弼唐之学”的历史地位,其当下价值在于使其务实为民、崇德重法、开放包容、继承创新的精神,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

003

 

庞嵩裔孙庞柏生介绍清屈大均对弼唐之学的肯定。

兴建孝睦祠,倡知书识礼之风。

在戢斗勇看来,除了为官勤政为民、为学承甘泉衣钵外,庞嵩另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岭南宗祠文化的新纪元。

祠堂,古老而独具岭南特色的建筑,如今仍旧四处散落于佛山的大街小巷。在佛山,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说。那祠堂是怎么来的?戢斗勇认为,弼唐村庞嵩建的“孝睦祠”,开创了岭南小宗祠堂之典范。

“当时,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家族里才能兴建祠堂。”戢斗勇说,“庞嵩最高才官至四品知府,按理说是没有资格建祠堂的。但他罢官后,第一时间就兴建祠堂,由此开创普通人家修建祠堂的先河。”

宋代心学家陆九渊说:“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或许是深受这种儒学思想影响,庞嵩致仕后“联族以恩,处乡以睦”,关心族内事务,编修《庞氏族谱》,兴建孝睦宗祠。

《弼唐村志》记载,孝睦祠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历时三年竣工。孝睦祠建成后,庞嵩还请其表弟、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卢梦阳撰《孝睦祠碑记》,并由其堂弟、福建巡抚庞尚鹏书丹。碑记中,详细记载了孝睦祠兴建始末及建筑规制。“夫尊祖所以广孝,联一族之人而共事于一庙中,所以敦睦也。”这就是祠堂取名“孝睦祠”的意思。其中,碑记中还提到祠堂正门口挂着的“敦孝广睦”牌匾,是庞嵩请湛甘泉于嘉靖二十二(1543)年写的,可见,兴建孝睦祠,庞嵩筹划已久。

庞柏生听父亲庞星文说,孝睦祠有三进深,祠内悬挂湛甘泉、庞嵩和霍勉斋师生三人的画像。还有庞嵩、庞崙、庞一夔、庞一德等人穿朝服的巨幅画像。祠堂门前有十多个旗杆夹,还有一对石狮子。

庞柏生说:“可惜的是,孝睦祠后来被拆建为现在的弼唐小学。前几年,湛甘泉后人来到弼唐村,希望找到当年湛甘泉为孝睦祠写的匾额,但最终什么也没看到。”指着弼唐小学与居民楼之间的外墙,庞柏生告诉记者,现在,孝睦祠仅存这一面墙角。透过斑驳的红米石墙基和青砖墙,记者已经难觅孝睦祠当年的荣光。

庞嵩去世后,葬在西樵山大科峰白沙祠后面,后来棺椁迁回弼唐圣堂冈,光绪丁亥年再迁到二星冈顶。庞柏生说:“我父亲生前多次向我提到,二星冈庞嵩墓规模较大,墓前还曾有一对石羊。”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理学大儒,庞嵩先生生前的为官为学之道,以及兴建孝睦祠明德礼,尚忠孝之风,深深影响着其家乡,在佛山掀起“知书识礼”之风。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网址:http://www.yaqhjy.com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注:1.本网站内容系同行内部交流信息,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2.本网站所有信息版权归原创版主所有。信息中如有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需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3.本网站由西度数码、谷歌网络、学做网站论坛、遗安文化研究中心后台支持。
4.欢迎各地同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同时欢迎投稿推送,原创本网站给予适当奖励。
5.本网站通讯: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Copyright © 2012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登录后台|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