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会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庞学栋搜集整理转载
2022.12.02
庞会,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庞德之子。曹丕即位后,思庞德忠烈,遂赐庞会等兄弟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庞会勇烈,有先父之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本名:庞会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主要成就:参与平息诸葛诞之乱,随钟会伐蜀
父亲:庞德
爵位:列侯、临渭亭侯、乡侯
官职:中尉将军
评价:庞会勇烈,有先父之风
目录
1.人物生平
2.艺术形象
3.人物争议
人物生平
庞会其人物记载于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中,虽无单独传记,但在他人的传记中有数次提及其生平事迹,下面是从史书中相关节选。(其中加粗字体为裴松之后来加的注,非陈寿所书)
赐爵封侯
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德墓赐谥,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王隐蜀记曰:锺会平蜀,前后鼓吹,迎德尸丧还葬邺,冢中身首如生。臣松之案德死於樊城,文帝即位,又遣使至德墓所,则其尸丧不应在蜀。此王隐之虚说也。 [1]
述:此段摘自《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中的庞德传记。在其最后叙述了曹操思庞德忠义为其流泪,封庞会与其一兄弟为列侯。其后曹丕即位再追思庞德,加封庞会与其另三兄弟四人。可见,由于其父庞德忠心于曹魏誓死与关羽相战的原因,其后代庞会等诸子在曹魏受到了尊重与厚待。此处还特别交代了庞会其人物性格勇烈,有先父的风范。
平反建功
乙亥,诸葛诞不就徵,发兵反,杀扬州刺史乐綝。丙子,赦淮南将吏士民为诞所诖误者。丁丑,诏曰:“诸葛诞造为凶乱,荡覆扬州。昔黥布逆叛,汉祖亲戎,隗嚣违戾,光武西伐,及烈祖明皇帝躬征吴、蜀,皆所以奋扬赫斯,震耀威武也。今宜皇太后与朕暂共临戎,速定丑虏,时宁东夏。”己卯,诏曰:“诸葛诞造构逆乱,迫胁忠义,平寇将军临渭亭侯庞会、骑督偏将军路蕃,各将左右,斩门突出,忠壮勇烈,所宜嘉异。其进会爵乡侯,蕃封亭侯。” [2]
述:此段摘自《三国志·魏书四·三少帝纪》中的高贵乡公传。公元257年,是高贵乡公曹髦在位为帝时,诸葛诞发兵造反,庞会与另一魏将路蕃遭到诸葛诞胁迫拒不从。后来二人率兵平息叛乱,庞会作战勇猛,因其战功进封为乡侯。
破蜀复仇
艾遂至绵竹,大战,斩诸葛瞻。维等闻瞻巳破,率其众东入于巴。会乃进军至涪,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维。 [3]
述:此段摘自《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叙述公元263年,邓艾在绵竹大破诸葛瞻后,钟会派遣庞会同胡烈、田续一起追击姜维。
追谥羽曰壮缪侯。蜀记曰: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4]
述:此段摘自《蜀记》中的关羽传记。此处只是在段落最末提到了庞会,述道公元263年,庞会随钟会,邓艾讨伐蜀国,蜀破后,他找到了关羽的后代杀尽,算报了父仇。
艺术形象
演义形象
庞德抬棺战关羽前,与庞会母子别,指庞会有异相,他日必能为父报仇。(《三国演义》此处描写为后来庞会杀尽关羽后代报父仇埋下伏笔)
后庞会为魏大将,随镇西将军钟会伐蜀。
家族成员
父亲:庞德(曹魏勇将)
伯父:庞柔(《三国志·庞德传》记“德从兄名柔,时在蜀。”)
兄弟:有三人,均未记载其名。
人物争议
复仇争议
《三国志》记载中,从庞德的传记中可看出庞会作为其后在曹魏受到了尊重与厚待。在高贵乡公的传记中可看出庞会有先父的勇烈之风,是一位不错的将领,而且和父亲一样对曹魏忠诚。
其人物争议在于其随军灭蜀后,找到关羽后人杀尽,令诸多读史者唏嘘。在此,可以重新审视一下关羽、庞德、庞会当时的事迹作为。
公元219年魏蜀相战于樊城,关羽俘虏了庞德后,应该说关羽是很尊重这位战败之将的,劝其归降,并且晓之以情:“你的兄长庞柔在蜀国汉中为将,我希望你也来我这里为将,为何不早早归降呢?”庞德拒降赴死。之后的事情在裴松之所作的注中记载“王隐蜀记曰:锺会平蜀,前后鼓吹,迎德尸丧还葬邺,冢中身首如生。臣松之案德死於樊城,文帝即位,又遣使至德墓所,则其尸丧不应在蜀。此王隐之虚说也。 [1] ”意为王隐(东晋史学家)曾书“庞德死后葬于蜀,钟会平蜀后,还葬尸首于邺城。”而裴松之否定这种说法,认为魏文帝曹丕曾派人去庞德墓所悼念,所以其尸首不在蜀。无论两种说法何为真,都能够说明关羽在庞德死后对其尸首较为尊重,没有丢弃或毁尸,而且很有可能是关羽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埋葬或者转移安葬。可以总结说,关羽对待庞德,曾以理相劝其归降,那么降则收纳,拒则斩首,是当时历史战争中的普遍规则。庞德可谓为国事而死,二人并无私仇。并且关羽在遭到庞德的辱骂之后,亦然善待了其尸首,可谓仁义,不失大将之风。
而观庞德,在战败被俘之后,关羽以理相降,其却辱骂关羽以及刘备。相比之下,气质上则显得失智。但他不降就义的忠义之举被肯定,在之后受到了诸多赞誉。
综上看来,关羽虽然是庞德的直接杀害者,但于公二人均服从于国事,于私也并无任何私仇。在公元263年破蜀时,樊城之战已经过去44年了,可推算庞会当时至少是近50岁的老人了,甚至更高,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中国古代,他已是一位很高龄的老者老将。在时隔这么久远的时间之后,他依然没有忘记杀父的仇恨,在此杀尽关羽后人以报父仇,不禁令人感到这仇恨之可怕。
在现今的文明观看来,庞会所为是凶残以及不人道的。关羽并不能算作其仇人,就算关羽是的的确确的杀父大仇人,而他早已归于尘土之后,杀他后人也是没道理的,他的后人又与你有何冤仇呢?!
放在历史当时,文明不如现在再看。据记载后主刘禅投降后,名义上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而其后宫被赏赐给了魏国诸多没有妻室的将领。可见,连后主都这样,蜀国诸将在亡国后大多不被尊重,甚至被严重的侮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庞会的行为当然是成立的,在当时不会有什么异议。但我们在今时今日的文明角度来看,只能唏嘘与感叹,是绝不会认同的。
还有,另有记载关羽后人中有不为官行于民间者,躲过了庞会的杀害,所以关羽的血脉应该流传了下来。
复仇存在争议
庞会灭门之行颇为残忍,引发争议。除此之外,在学术界,庞会究竟是否有杀尽关羽后人复仇,也有很大的争议。
这要先从史书的记载中探究,庞会复仇只记载于王隐所书的《蜀记》中,未记载于陈寿的《三国志》中,裴松之在作注时引王隐《蜀记》所书加于《三国志》关羽传末。此外,再无史书记载。即此,需要探究相关的三位记史者和他们的记史特点。
庞会是否有灭门复仇一说,在学术界争议颇多。若无,则此事便是王隐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而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根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陈寿离三国历史最近,记史严谨,他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将这个事件记录下来?如果有,这个事件的地位应该值得书写一笔,而且这个事件又符合当权者尊曹贬刘的倾向,怎么会没有书上?庞会灭门若有,那么最有可能遭到杀害的人应该是关彝(关羽之孙,关兴之庶子),但《三国志》在关羽传末记载到了关彝,却未书他遭到了杀害。 [5]
2.王隐《蜀记》的真实性,这个常遭到后人质疑,南朝裴松之在作注时就经常引其所书然后辨析推翻。王隐所书尊曹贬刘的倾向太明显,希望曹魏君臣的结果都比较好,而蜀汉臣的结君局都不好,以向天下人显示曹魏晋朝受命与天,晋皇帝是上天所赐的合法皇帝。
为此,甚至牺牲了史书的真实性,产生了一些虚假、编造、夸张的记载。[6]
3.裴松之为何不直接质疑庞会灭门的真实性,这要探究裴松之作出质疑的习惯。其一般会引其它更可信的记载来质疑;或者记载明显在情理上不符。裴松之质疑习惯于有理有据,而不是模棱两可。若找不到强有力的佐证,他宁愿不去质疑,引而不评。不质疑并不代表裴松之就认同了其记载,裴松之多次辨析王隐所书《蜀记》,可见,裴松之本人也是很不认同王隐的记史习惯。关于庞会灭门的引而不评,应该是推翻找不到太有力的证据,亦留给后人去思量的空间。[7]
4.在记载中有漏洞,公元263年伐蜀,钟会被姜维阻于剑阁;邓艾偷渡阴平。战斗非常精彩,诸多蜀魏后期将领纷纷登场亮相。若庞会真有随军,庞会是一位勇将,却为何不见记载于参加任何一场大小战斗?(驳:《钟会传》有记载庞会参战)而他灭门复仇一事则像是强加于史书的记载之中。
5.在当时政策上有不符,邓艾破蜀后,为稳定局势,防止人心惶恐,造成动乱,借魏帝之名,赦免蜀汉君臣。庞会此时若去杀尽关羽后人,明显是与邓艾安抚政策不符,而可能造成动乱。他不会遭到阻止么?不会遭到责罚么?
6.在人性情理上也有不符,庞会是庞德之子,在高贵乡公传的记载中也是一位忠勇之人,他会杀害手无寸铁的受降之人么?一个好汉应该不屑于作出这种事情。而且时隔44年之久,复仇之情真的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不能淡漠么?还会如此极端么?就算有复仇之情,大可以拉关羽后人在庞德庙上叩首赔罪,即可告慰先父,亦可成就美名,不至于手段如此决绝。
综上所述,关于庞会灭门的记载是比较薄弱的,是可以被质疑的,此事有可能是为了迎合晋朝尊曹贬刘的立场捏造出来的,并且最先记载此事的王隐也非讲求严谨真实的记史者。但是质疑,只能停留在一些有限的阶段,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直接推翻《蜀记》的记载。历史中是否有庞会灭门,最后还是留给各读史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蜀记》记载为编造,那么王隐可谓是辱庞会之名,逢迎晋皇帝而对其有愧啊!
参考资料
1.《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国学网
2.《三国志·魏书四·三少帝纪》.国学网
3.《三国志·卷二十八 魏书二十八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1-14]
4.《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国学网
5.陈寿(233年-297年),三国-西晋
6.王隐,东晋大臣,主要贡献主持编著《晋书》。
7.裴松之,(372年—451年)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人
注:以上信息旨在弘扬历代庞氏名人文化遗产,如有侵权,请及时反馈信息,本站将作调整或删除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网址:http://www.yaqhjy.com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