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遗安文化研究中心”门户网站!遗安精神哲学思想,是世界大同的科学真理!我们宣传遗安文化精神哲学思想,旨在:弘扬遗安文化精神。也是一大批热心研究历代名人姓氏文化遗产、事迹、文物古迹业余爱好者互相交流的网上平台空间。更是在弘扬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理解民族观、宗族观,唤醒文化自觉,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活动,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挖掘整理历代姓氏名人文化宝贵遗产并继承和发扬光大。 纪念农村教育活动家——庞顶宪先生逝世七周年     明心宝鉴     《文始真经》全讲解     与 妻 书     二十四山准确坐向方位坐标度数     清·李毓秀《弟子规》     《程氏家训“三字经”》     清廉广角——庞泮:直声动天下     《增广贤文》完整版全文+注解     《半点禅》     《十无益》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文化论坛 > 1.诗文论述 > 正文
 

明心宝鉴

发布时间:2024-11-17   分类: 1.诗文论述, 2.正史文献, 3.专家学者, 5.先祖家书, 6.先祖遗训   浏览次数:6  16px  14px  12px
摘要: 明心宝鉴 作者:[明]范立本]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 浙江天台·始平学栋整理转载 2019.06.18 “《明心宝鉴》视野开阔,兼容并包,内容网罗百家,杂糅儒、释、道三教学说,荟萃了明代之前中国先圣前贤有关个人品德修养、修……

 

明心宝鉴

作者:[明]范立本]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

浙江天台·始平学栋整理转载

2019.06.18

“《明心宝鉴》视野开阔,兼容并包,内容网罗百家,杂糅儒、释、道三教学说,荟萃了明代之前中国先圣前贤有关个人品德修养、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论述精华,主旨是劝善劝学、引导人心。”

“《明心宝鉴》依内容分为上下二卷共20篇,分别是:继善、天理、顺命、孝行、正己、安分、存心、戒性、劝学、训子、省心、立教、治政、治家、安义、遵礼、存信、言语、交友、妇行。”李朝全总结说,“内容几乎涉及和囊括了一个人生存于世所要面对和经历的方方面面,有关待人接物、立身处世、言谈举止、心性品行、齐家治国等方方面面。从主题上看,《明心宝鉴》主要是关于忠、信、礼、义、廉、耻、孝、悌这八方面传统美德教育的。”

“《明心宝鉴》通篇大量运用对偶、对仗、排比等句式,几乎段段都是格言、警句,可圈可点。语句文采绚烂,朗朗上口,特别适合诵读,适合作为儿童少年研习国学之入门书。又因其内容宏富、深厚,在给读者丰饶知识的同时,也能带给人深刻的思想启迪。因此可以说,这实际上也是一部通俗版的人生哲学,一部人生教科书,一部修身励志经典。”

“《明心宝鉴》区别于其他教人做人的书籍的显著特点在于,它的文字、譬喻简洁易懂,道理深入浅出,简单实在。”

 

 

重刊《明心宝鉴》序

继善篇 第一 凡四十七条

天理篇 第二 凡十九条

顺命篇 第三 凡十六条

孝行篇 第四 凡十九条

正己篇 第五 凡百十七条

安分篇 第六 凡十八条

存心篇 第七 凡八十三条

戒性篇 第八 凡十五条

劝学篇 第九 凡二十三条

训子篇 第十 凡十七条

省心篇 第十一 凡二百五十二条

立教篇 第十二 凡十七条

治政篇 第十三 凡二十二条

治家篇 第十四 凡十六条

安义篇 第十五 凡五条

遵礼篇 第十六 凡二十一条

存信篇 第十七 凡七条

言语篇 第十八 凡二十五条

交友篇 第十九 凡二十四条

妇行篇 第二十 凡八条

 

 

夫为人在世,生居中国,禀三才之德,为万物之灵,感天地覆载,日月照临,皇王水土,父母生身,圣贤垂教。而从教者,达道为先。非博学无以广知,不明心无以见性。虽有生而知之者,近者奇稀。

昔夏禹王闻善言,犹然下拜,何况凡世人乎?

曩古圣贤遗誌经书,千言万语,只要教人为善。

所以立仁义礼智信之法,分君子小人之品,别贤愚之阶,辨善恶之异。盖为经书嘉言善行甚多,所以今人览观习行者少。

况今学者,不过学其文艺为先,未有先学德行为本。

及今劝世,多劝修物外之善因,少劝为当行之善事。

其昔贤文等书,亦乃于世流传。

今之好听善言,君子观以为奇,罔知古今之要语,是以使人迷惑其心,少欲闻圣贤日用常行之要道。

以致不肯存心守分,强为乱作胡行。

夫为善恶,祸福报应昭然。

富贵贫贱,成败兴衰似梦。

时刻须防不测,朝夕如履薄冰。

常存一念中平,非横自然永息,存于其心,自然言行相顾,贯串无疑,所为焉从差误矣?

 

洪武二十六年岁次癸酉二月既望

武林后学范立本序

重刊《明心宝鉴》序

 

尝闻鉴能照物而妍媸无或遗也。

《郁离子》曰:

“明鉴照胆,不启栊帘之颜。”

今以鉴名书,而有明心之益,不谓之宝而何哉?

虽然鉴有照胆之明而栊帘之颜尚尤不启,矧能明其心乎?

呜呼!

通是说者,可谓知其道矣。何也?

鉴固可以照形,而理尚可以明心,正汤之盘铭之意。

有曰:

汤以人之洗濯之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

今书名《宝鉴》,是集群圣之大成,萃诸贤之蕴奥,其义惟在明善复初,穷理尽性,而有日新之益,其明心得不因此而明焉。

予平生珍爱是书,于侍御之暇,朝夕披览,其所喜者,字句立意,多以忠孝为先。

但其中文字多舛,遂播正拾遗,捐俸锓梓以广其传,俾人同归于忠孝之域矣。其于世教未必无小补云。

 

大明嘉靖岁次癸丑仲秋上浣之吉

守庵曹玄序

 

 

 

继善篇 第一 凡四十七条

 

子曰: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

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尚书》云: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徐神翁曰:

“积善逢善,积恶逢恶。

仔细思量,天地不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若还不报,时辰未到。

平生作善天加善,若是愚顽受祸殃。

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藏。

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闲中检点平生事,静里思量日所为。

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易》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汉昭烈将终《新刻音释明心宝鉴正文》,敕后主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庄子曰:

“一日不念善,诸恶自皆起。”

西山真先生曰:

“择善固执,惟日孜孜。”

耳听善言,不堕三恶。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晋国语》云: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太公(周代吕尚的称号。即姜太公。)曰:

“善事须贪,恶事莫乐。”

颜子曰:

“善以自益,恶以自损。

故君子务其益以防损,非以求名且以远辱。”

太公曰:

“见善如渴,闻恶如聋。

为善最乐,道理最大。”

马援曰:

“终身为善,善犹不足;

一日行恶,恶自有余。”

颜子曰:

“君子见毫厘之善不可倾之,行有纤毫之恶不可为之。”

《易》曰:

“出其言善,则千里应之;

出言不善,则千里违之。”

但存心里正,不用问前程。

但能依本分,前程不用问。

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

司马温公《家训》: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心好命又好,发达荣华早。

心好命不好,一生也温饱。

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难保。

心命都不好,穷苦直到老。

《景行录》云:

“以忠孝遗子孙者昌,以智术遗子孙者亡。

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

仇冤莫结,路逢险处难回避。

庄子云:

“于我善者,我亦善之。

于我恶者,我亦善之。

我既于人无恶,人能于我无恶哉!”

老子曰:

“善人,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善人之资。”

老子曰:

“柔胜刚,弱胜强。

故舌柔能存,齿刚则折也。”

太公曰:

“仁慈者寿,凶暴者亡。”

太公曰:

“懦必寿昌,勇必夭亡。”

老子曰:

“君子为善若水,拥之可以在山,

激之可以过颡,能方能圆,委曲随形。

故君子能柔而不弱,能强而不刚,如水之性也。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是以柔弱胜刚强。”

《书》云:

“为善不同,同归于理。

为政不同,同归于治。

恶必须远,善必须近。”

《景行录》云: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为人行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日日行方便,时时发善心。

力到处,行方便。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天上人间,方便第一。

《太上感应篇》曰: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所以人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

或心起于恶,恶虽未至,而凶神已随之。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东岳圣帝垂训:

“天地无私,神明暗察。

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

凡人有势不可倚尽,有福不可享尽,贫困不可欺尽。

此三者乃天地循环,周而复始。

故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

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

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

损人安己,切宜戒之!”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

衣食随缘,自然快乐。

康节邵先生戒子孙曰: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

中品之人,教而后善;

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不教而善,非圣而何?

教而后善,非贤而何?

教亦不善,非愚而何?

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

不善也者,凶之谓也。

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

耳不听非礼之声;

口不道非礼之言;

足不践非礼之地。

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

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

或曰:

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

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淫乐祸,嫉良善如仇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

或曰:

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

《传》有之曰: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

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楚书》曰: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子曰: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先儒曰:

“一日或闻一善言,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行合道义,不卜自吉。

行悖道义,纵卜亦凶。

人当自卜,不必卜神。

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

我如为恶,虽位极人臣,有人议其逆。

《周易》曰: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履霜坚冰至。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旦一夕之事,其由来者渐矣。

 

天理篇 第二 凡十九条

 

孟子曰: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近思录》云:“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

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

诸葛武侯曰: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人愿如此如此,天理未然未然。

康节邵先生曰:

“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

非高亦非远,都只在人心。”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玄帝垂训: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忠孝略》曰:

“欺人必自欺其心,欺其心必自欺其天。

心其可欺乎?”

人可欺,天不可欺。

人可瞒,天不可瞒。

世人要瞒人,分明把心欺。

欺心即欺天,莫道天不知。

天在屋檐头,须有听得时。

你道不听得,古今放过谁?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我先知。

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人心恶,天不错。

皇天不负道心人;

皇天不负孝心人;

皇天不负好心人;

皇天不负善心人。

《益智书》云:

“恶错若满,天必戮之。”

庄子曰:

“若人作不善得显名者,

人不害,天必诛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深耕浅种,尚有天灾;

利己损人,岂无果报?

子曰: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先儒曰:

“非灾横祸,世人常叹无因。

分付安排,皇天必自有说。”

若无后来报应,造物何以谢颜回?

除却永劫灾殃,上帝胡私私曹操?

 

顺命篇 第三 凡十六条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一饮一啄,事皆前定。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景行录》云:

“凡不可着力处,便是命也。”

会不如命,智不如福。

《景行录》云:

“祸不可以免,福不可再求。”

《素书》云:

“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

重刊本中此处还有一句:福至不可苟求,祸至不可苟免。

《曲礼》曰: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子曰:

“知命之人,见利不动,临死不怨。”

得一日过一日,得一时过一时。

紧行慢行,前程只有许多路。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列子》曰:

“痴聋瘖痖家豪富,智慧聪明却受贫。

年月日时该载定,算来由命不由人。”

命里有终须有,命里无莫强求。

先儒曰:

“世味非不浓艳,可以淡然处之。

若富贵贫穷由我力取,则造物无权矣。”

 

孝行篇 第四 凡十九条

 

《诗》云: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欲报深恩,昊天罔极。”

子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之事亲。

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

故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

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曲礼》曰: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伊川先生曰:

“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

太公曰:

“孝于亲,子亦孝之。

身既不孝,子何孝焉?”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不信但看檐头水,点点滴滴不差移。

罗先生曰: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养子方知父母恩,立身方知人辛苦。

孟子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曾子曰:

“父母爱之,喜而不忘。

父母恶之,惧而无怨。

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子曰: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曾子曰:

“孝慈者,百行之先莫过于孝。

孝至于天,则风雨顺时;

孝至于地,则万物化盛;

孝至于人,则众福来臻。”

《八反歌》(录《桂宫誌》)

幼儿或詈我,我心觉欢喜。

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欢喜,一不甘,待儿待父心何悬?

劝君今日逢亲怒也,应将亲作儿看。

儿曹出千言,君听常不厌。

父母一开口,便道多闲管。

非闲管,亲挂牵,皓首白头多谙练。

劝君敬奉老人言,莫教乳口争长短。

幼儿屎粪秽,君心无厌忌。

老亲涕唾零,反有憎嫌意。

六尺躯,来何处?父精母血成汝体。

劝君敬待老来人,壮时为尔筋骨敝。

看君晨入市,买饼又买糕。

少闻供父母,多说供儿曹。

亲未啖,儿先饱,子心不比亲心好。

劝君多出买饼钱,供养白头光阴少。

市间卖药肆,惟有肥儿丸,未有壮亲者。

何故两般看?

儿亦病,亲亦病,医儿不比医亲症。

割股还是亲的肉,劝君亟保双亲命。

富贵养亲易,亲常有未安。

贫贱养儿难,儿不受饥寒。

一条心,两条路,为儿终不如为父。

劝君养亲如养儿,凡事莫推家不富。

养亲只二人,常与兄弟争。

养儿虽十人,君皆独自任。

儿饱暖,亲常问,父母饥寒不在心。

劝君养亲须竭力,当初衣食被君侵。

亲有十分慈,君不念其恩。

儿有一分孝,君就扬其名。

待亲暗,待儿明,谁识高堂养子心?

劝君漫信儿曹孝,儿曹亲子在君身。

孙顺家贫,与其妻佣作人家以养母。

有儿每夺母食。

顺谓妻曰:

“儿夺母食,儿可得,母难再求。”

乃负儿往归醉山北郊,欲埋。

掘地,忽有甚奇石钟,惊怪。

试撞之,舂容可爱。

妻曰:

“得此奇物,殆儿之福,埋之不可。”

顺以为然。将儿与钟还家,悬于梁撞之。

王闻钟声清远异常而核闻其实,

曰:

“昔郭巨埋子,天赐金釜。今孙顺埋儿,地出石钟。

前后符同。”赐家一区,岁给米五十石。

向德值年荒疠疫,父母饥病滨死。

向德日夜不解衣,尽诚安慰。无以为养,则刲髀肉食之。

母发痈,吮之即愈。

王嘉之,赐赉甚厚。

命旌其门,立石纪事。

都氏家贫至孝,卖炭买肉,无阙母馔。

一日,于市晚而忙归,鸢忽攫肉。

都悲号至家,鸢既投肉于庭。

一日,母病,索非时之红柿。

都彷徨柿林,不觉日昏。

有虎屡遮前路,以示乘意。

都乘至百余里山村,访人家投宿。

俄而主人馈祭饭,而有红柿。

都喜。

问柿之来历,且述己意。

答曰:

“亡父嗜柿,故每秋择柿二百个,藏诸窟中,而至此五月,则完者不过七八。

今得五十个完者,故心异之。是天感君孝。”

遗以二十颗。

都谢,出门外,虎尚俟伏。

乘至家,晓鸡喔喔。

后母以天命终,都流血泪。

 

正己篇 第五 凡百十七条

 

《性理书》云:

“见人之善而寻己之善;

见人之恶而寻己之恶;

如此方是有益。”

《景行录》云: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景行录》云:

“大丈夫当容人,无为人所容。”

人资禀要刚,刚则有立。

《素书》兵书名。

旧题黄石公撰,宋张商英注。

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老子之说为注释。

云:

“释己以教人者逆,正己以教人者顺。”

苏武曰:

“不可以己之所能而责人之所不能,不可以己之所长而责人之所短。”

太公曰:

“勿以贵己而贱人,勿以自大而蔑小,勿以恃勇而轻敌。”

鲁共公曰:

“以德胜人则强,以财胜人则凶,以力胜人则亡。”

荀子曰: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

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孟子曰: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太公曰:

“见人善事,即须记之。

见人恶事,即须掩之。”

孔子曰:

“匿人之善,欺谓蔽贤;

扬人之恶,欺谓小人。

言人之善,若己有之;

言人之恶,若己受之。”

马援曰: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孟子曰: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康节邵先生曰:

“闻人之谤未尝怒,

闻人之誉未尝喜,

闻人言人之恶未尝和,

闻人言人之善则就而和之,又从而喜之。

故其诗曰:

‘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行善意。

闻人之恶,如负芒刺。

闻人之善,如佩兰蕙。’”

《诗》云:

“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

《近思录》云:

“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烈。”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直言诀》曰:

“闻过不改,是谓过矣。

愚者若驽马也。

驽马自受鞭策,愚人终受毁捶,而不渐其驾也。”

道吾恶者是吾师,道吾好者是吾贼。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景行录》云:

“寡言择交,可以无悔吝,可以免忧辱。”

太公曰:

“多言不益其体,百艺不忘其身。”

太公曰:

“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

《景行录》云:

“寡言则省谤,寡欲则保身。”

《景行录》云: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无欲易,无名难。”

务名者,杀其身。多财者,杀其后。

老子曰:

“欲多伤神,财多累身。”

胡文定公曰:

“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贵相。”

李端伯师说:

“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

只有自家一个身与心,却不要好。

苟得外物好时节,却不知道自家身与心,已自先不好了也。”

《吕氏童蒙训》曰: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盖自攻其恶,日夜自己点检,丝毫不尽则怃于心矣,岂有工夫点检他人耶?”

子曰: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孙真人《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景行录》云:

“节食养胃,清心养神。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

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脉诀》曰:

“智者能调五脏和。”

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

要人知,重勤学。

怕人知,己莫作。

若欲不知,除非莫为。

老子曰:

“欲人不知,莫若无为。欲人不言,莫若不为。”

《景行录》云:

“食淡精神爽,心清梦寐安。”

老子曰: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苏黄门曰:

“衣冠佩玉,可以化强暴;

深居简出,可以却猛兽;

定心寡欲,可以服鬼神。”

《性理书》云: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景行录》云:

“凡修身为学,不在文字言语中,只平日待人接物便是。

取非其有谓之盗,欲非其有谓之贼。”

太公曰:“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慎。”

《景行录》云:

“定心应物,虽不读书,可以为有德君子。”

《礼记》曰:

“君子奸声乱色不留聪明。

淫乐匿礼不接心术。

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

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正义。”

古人克己以避名,今人饰己以要誉。

君子则无古今无治无乱,出则忠,入则孝,用则智,舍则愚。

老子曰:

“万般求生,不如修身。千般求生,不如禁口。”

太公曰:

“身须择行,口须择言。”

《直言诀》曰:

“治家治身者,犹如搆屋者先固基址。

立身者先要其德行;

成家者先要其产业。

治家者须葺其房屋;

舍修可以庇人物;

立身可以奉神明。

全家可以安长幼;

治国可以保君子。

若基址不实,屋必崩裂。

心行若虐,身体危辱,家必丧亡。

百姓离乱,国必倾坠,君臣何保?

家若丧亡,长幼何托?

身若危辱,神明何安?

摧崩房屋,人物何庇?

成败如斯,孰可察也?”

《警身录》云:

“圣世获生乎,始觉寸阴胜尺璧,岂不去邪从正,惜身重命?

如人未历于事,当明根叶之异,祸福之殊。

根叶者,贤良笃行信为本,正直刚毅枝叶也。

父母己身性为本,妻子财物枝叶也。

一家之内粮为本,不急之物枝叶也。

免辱免刑仁为本,倚财靠势枝叶也。

疾病欲痊药为本,信卜巫医枝叶也。

万事无过实为本,巧言装饰枝叶也。

恩亲贤良敬为本,私好之人枝叶也。

衣食饱暖业为本,浮荡之财枝叶也。

为官治讼法为本,恣意拟断枝叶也。

是故有根无叶可以待时,有叶无根甘雨所不能滋也。

若务本业勤谨俭用,随时知足,孝养父母,诚于静闲,守分安身,远恶近善,知过必改,善调五脏,以避寒暑,不必问命,此真福也。”

《景行录》云:

“祸莫大于从己之欲,恶莫甚于言人之非。”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苏武曰:

“一言之益,重于千金。一行之亏,毒如蛇蝎。”

《近思录》云:

“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夷坚志》云:

“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

利不苟贪终祸少,事能常忍得身安。

频浴身安频欲病,学道无忧学道难。

太公曰:

“贪心害己,利口伤身。”

《景行录》云:

“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

荀子曰:

“无用之辨,不急之察,弃而不治。

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磋而不舍也。”

子曰:

“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太甲商王,成汤孙。

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景行录》云: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气象。”

子路闻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节孝徐先生训学者曰:

“诸君欲为君子,而使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

不劳己之力,不费己之财,诸君何不为君子?

乡人贱之,父母恶之,如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

父母欲之,乡人荣之,诸君何不为君子?”

《论语》曰: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大学》云:

“富润屋,德润身。”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景行录》云:

“为人要忠厚,若刻悛太甚,不肖之子,应之矣。”

德胜财为君子,财胜德为小人。

子曰: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作福不如避罪,避祸不如省非。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子贡曰:

“君子有三恕。

有君不能事,有人而求其使,非恕也;

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

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

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老子曰:

“自见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务者不长。”

刘会曰:

“积谷帛者,不忧饥寒;积道德者,不畏凶邪。”

太公曰:

“欲德量他人,先须自量。

伤人之语,还是自伤。

含血喷人,先污自口。”

太公曰:

“贫而杂懒,富而杂力。”

孔子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曰:

“寝不尸,居不容。”

荀子曰: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折阅:减低售价,这里指亏损。阅:卖。)不市,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体。”

孟子曰: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而失大也。”

凡戏无益,惟勤有功。

太公曰: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孟子曰: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景行录》云:

“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忍。”

太公曰:

“家中有恶外已知之,身有德行人自称传。”

人非贤莫交,物非义莫取,忿非善莫举,事非是莫说。

谨则无忧,忍则无辱,静则常安,俭则常足。

《曲礼》曰: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素书》云: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守约,廉可以分财。”

《景行录》云:

“心可逸,形不可不劳;

道可乐,身不可不忧。

形不劳,则怠惰易蔽;

身不忧,则荒淫不定。

故逸生于劳而常休,乐生于忧而无厌。

逸乐者,忧劳其可忘乎?”

心无谄曲,与霹雳同居。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

口不言人之过,庶几君子。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

太公曰:

“一行有失,百行俱倾。”

《素书》云:

“短莫短于苟得,孤莫孤于自恃。”

老子曰:

“鉴明者,尘埃不能污;神清者,嗜欲岂能胶?”

《书》云: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一星之火,能烧万顷之薪;

半句非言,误损平生之德。

子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荀子曰:

“聪明圣智,不以穷人;

济给速通,不争先人;

刚毅勇敢,不以伤人。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贤士传》曰:

“色不染无所秽,财不贪无所害,酒不贪无所触。

不轻他自厚,不屈他自安,心平则无怨恶。”

老子曰:

“圣人积德不积财,执道全身,执利招害。”

蔡伯皆曰:

“喜怒在心,言出于口,不可不慎也。”

卫伯曰:

“宽惠博爱,敬身之基;勤学者,立身之本。”

子曰:

“身居富贵,而能下人者,故何人而不与富贵?

身居人上,而能爱敬者,何人而敢不爱敬?

身居权职,所以严肃者,何人而敢不畏惧也?

发言而古,动止合规,何人敢违命者也?”

《颜氏家训》曰:

“借人典籍,不可损坏而不还,皆须爱护,凡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

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紫虚元君戒谕心文: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

道生于安乐,命生于和畅。

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

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

戒眼莫视他非,戒口莫谈他短。

戒心莫恣贪嗔,戒身莫随恶伴。

无益之言莫妄说,不干己事莫妄为。

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

饶饶饶,千灾万祸一齐消。

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尽;

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

尊君王,孝父母,敬尊长,奉有德,别贤愚,恕无识。

物顺来而勿拒,物既放而勿追。

身未遇而勿望,事已过而勿思。

聪明多暗昧,算计失便宜。

损人终自失,倚势祸相随。

戒之在心,守之在志。

为不节而亡家,因不廉而失位。

劝君自警,于平生可惧可惊而可畏。

上临之以天神,下察之以地祇。

明有王法相继,暗有鬼神相随。

惟正可守,心不可欺。

戒之!戒之!”

孟子曰: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

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先儒曰:

“未能植己,何以耘人?”

先儒曰:

“妍丑不可太明,议论不可务尽。

情势不可殚竭,好恶不可骤施。”

责人之非,不如行己之是。

扬己之是,不如克己之非。

 

安分篇 第六 凡十八条

 

《景行录》云:“知足可乐,多贪则忧。”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将上不足,比下有余。

若比向下,生无有不足者。

《击壤诗》云:

“安分身无辱,知机心自闲。

虽居人世上,却是出人间。”

《神童诗》云:

“寿夭莫非命,穷通各有时。

迷途空役役,安分是便宜。”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老子曰:

“知其荣,守其辱。”

荀子曰: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失之己,反之人,岂不亦迂哉!”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命合吃粗食,莫思重罗面。

量其所入,度其所出。

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省吃省用省求人。

汪信民常言:

“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

《中庸》云:

“素富贵,行乎富贵;

素贫贱,行乎贫贱;

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难,行乎患难。”

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先儒曰:

“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

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

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过分求福适以速祸,安分远祸将自得福。

人只把不如我者较量,则自知足。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

“天下富贵贫贱俱有个真实受用。

闭户心无所营,何事扫除开门?

活水青山,见在繁华,凡得天地之正气者,俱能悦吾之目,盈吾之耳,适吾之口,克吾之腹。

动容周旋,莫不为我开设;

随缘取用,何曾有意收放。

异乎人者,视听言动;

同乎人者,眼耳口鼻。

其心可富,天下贫者终不患贫;

此心可寿,天下夭者终不患夭。

只管不出户庭,功德遍及大千。

至若妻子田宅,日前安乎本分,身后听其自然。”

滥想徒伤神,妄动反致祸。

《书》曰:

“满招损,谦受益。”

印观卖绵于市。

有署调者以谷买之而还。

有鸢攫其绵堕印观家。

印观取归市署调曰:

“鸢堕汝绵于吾家,故还汝。”

署调曰:

“鸢攫绵与汝,天也。吾何为受?”

印观曰:

“然则还汝谷。”

署调曰:

“吾与汝者市二日,谷已属汝矣。”

二人相让,并弃于市而归。

掌市官以闻王。并赐爵。

洪耆燮少贫甚,无料一日早,婢儿踊跃献七两钱,

曰:

“此在鼎中,米可数石,柴可数驮。

天赐!天赐!”

公惊曰:“是何金?”

即书失金人推去等字,付之门楣而待。

俄而姓刘者来问书意,公悉言之。

刘曰:

“理无失金于人之鼎内,果天赐也。盍取之?”

公曰:

“非吾物何?”

刘俯伏曰:

“小的昨夜为窃鼎来,还怜家势萧条而施之。

今感公之廉价,良心自发,誓不更盗,愿欲常侍,勿虑取之。”

公即还金曰:

“汝之为良则善矣。金不可取。”终不受。

后公为判书,其子在龙为宪宗国舅。

刘亦见信,身家大昌。

 

存心篇 第七 凡八十三条

 

《景行录》云:

“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免过。”

《游定夫录》云:

“心要在腔子里。”

《素书》云: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有客来相访,如何是治生。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击壤诗》云:

“富贵如将智力求,仲尼年少合封侯。

世人不解青天意,空使身心半夜愁。”

范忠宣公诫子弟曰: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

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尔曹但当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素书》云: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子曰: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聪明智慧,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曰: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邵康节问陈希夷求持身之术。

希夷曰:

“快意事不可做,得便宜处不可再往。”

得意处,早回头。

聪明本是阴骘功,阴骘引入聪明路。

不行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骘两相扶。

富贵若从风水得,再生郭璞也难图。

古人形似兽,心有大圣德。

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有心无相,相逐心生;

有相无心,相从心灭。

三点如星象,横钩似月斜。

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他。

《大学》云: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道经》云:

“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

人皆道我拙,我亦自道拙。

有耳常如聋,有口不会说。

你自逞豪杰,横竖有一跌。

吃跌教君思,反不如我拙。

百巧百成,不如一拙。

未来休指望,过去莫思量。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有钱常记无钱日,安乐常思病患时。

《素书》云:

“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施恩勿求报,与人勿追悔。

寸心不昧,万法皆明。

孙思邈曰: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景行录》云: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小心天下去得,大胆寸步难移。

子曰:

“思无邪。”

朱文公即朱熹。

曰: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素书》云:

“有过不知者蔽,以言取怨者祸。”

《景行录》云:

“贪是逐物于外,欲是情动于中。”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

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量大福亦大,机深祸亦深。

宁为福首,莫为祸先。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庄子曰:

“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己。”

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律条。

《说苑》云:

“推贤举能,掩恶扬善。”

《景行录》云:

“休恨眼前田地窄,退后一步自然宽。”

世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计。

人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计。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世上无难事,都来心不专。

宁结千人意,莫结一人缘。

《景行录》云: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忍难忍事,恕不明人。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

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无求胜布施,谨守胜持斋。

言轻莫劝闹,无钱莫请人。

孙景初安乐法:

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

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妬老即休。

《益智书》云:

“宁无事而家贫,莫有事而家富。

宁无事而住茅屋,莫有事而住金屋。

宁无病而食粗饭,莫有病而食良药。”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风波境界立身难,处世规模要放宽。

万事尽从忙里错,此心须向静中安。

路当平处更行稳,人有常情耐久看。

直到始终无悔吝,才生枝节便多端。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景行录》云:

“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

有势不要使人承,落得孩儿叫小名。

子曰:

“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

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

子绝四: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孟子曰: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子曰:“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景行录》云:

“夙兴夜寐所思忠孝者,人不知,天必知之。

饱食暖衣怡然自卫者,身虽安,其如子孙何?”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曲尽其孝,以保富往不忠。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贵之策奉君则无则全交矣。

尔谋不臧,悔之何及?

尔见不长,教之何益?

利心专则背道,私意确则灭公。

会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

会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

会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

会做快活人,小事化没事。

孔子观周,入后稷周族始祖。

之庙,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

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必戒,无所行悔。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

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勿谓不闻,祸将及人。

焰焰不灭,炎炎若何。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毫末不折,将寻斧柯。

诚能慎之,福之根也。

勿谓何伤,祸之门也。

故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

温恭慎德,使人慕之。

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

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

生事事生,省事事省。

柔弱护身之本,刚强惹祸之由。

《宣康府家训》:

“势利少时,莫交道释。

钱财有日,当济贫危。”

先儒曰:

“睚眦存心,小人之浅衷;一饭不忘,君子之厚德。”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

“名曰:仙佛圣贤,无非是个好人。

可见诸般容易,惟好人难得。

果尔存心天理,毋作非为,

念佛诵经也可,打坐参禅也可,

若心不可问,不成人矣。

诵经念佛打坐参禅,俱属枉然。此曰:

救人之生;

济人之急;

悯人之过;

扶人之危;

遴人之才;

拔人之能。

奖诱人之子弟;

称颂人之德义;

体贴人之心行;

珍重人之财物;

抚育人之孤寡;

保全人之家产;

完结人之婚嫁;

才是世间有心胸的人物。”

 

戒性篇 第八 凡十五条

 

《景行录》云:

“人性如水。水一倾则不可复,性一纵则不可反。

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礼法。”

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得忍且忍,得戒且戒。

不忍不戒,小事成大。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

临机与对镜,妙在先见明。

佛语在无诤,儒书贵无争。

好条快活路,世上少人行。

忍是心之宝,不忍身之殃。

舌柔常在口,齿折只为刚。

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

片时不能忍,烦恼日月长。

愚浊生嗔怒,皆因理不通。

休添心上焰,只作耳边风。

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

是非无实相,究竟终成空。

子张欲行,辞于夫子:

“愿赐一言为修身之美。”

夫子曰:

“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子张曰:“何为忍之?”

夫子曰:

“天子忍之国无害;

诸侯忍之成其大;

官吏忍之进其位;

兄弟忍之家豪富;

夫妇忍之终其世;

朋友忍之名不废;

自身忍之无祸患。”

子张曰:

“不忍何如?”

夫子曰:

“天子不忍失其国校正本及重刊本作“国空虚”。

诸侯不忍丧其躯,

官吏不忍刑罚诛,

兄弟不忍各分居,

夫妻不忍令子孤,

朋友不忍情意疏,

自身不忍患不除。”

子张曰:

“善哉!善哉!难忍难忍!

非人不忍,不忍非人。”

忍耐在。

《景行录》云: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张敬夫曰:

“小勇者,血气之怒也。

大勇者,礼义之怒也。

血气之怒不可有,礼义之怒不可无。

知此,则可以见性情之正而识天理人欲之分矣。”

恶人骂善人,善人总不对。

善人若还骂,彼此无智慧。

不对心清凉,骂者口热沸。

正如人唾天,还从己身坠。

我若被人骂,佯聋不分说。

譬如火烧空,不救自然灭。

嗔火亦如是,有物遭他,我心等虚空,听你翻唇舌。

老子曰: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凡事留人情,后来好相见。

或问晦庵曰:

“如何是命?”

先生曰:

“性是也。凡性格不通不近人情者,薄命之士也。”

先儒曰:

“为人所不能为,方称奇男子。

忍人所不能忍,乃是大丈夫。”

柔弱护身之本,刚强惹祸之由。

 

劝学篇 第九 凡二十三条

 

子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礼记》曰:

“博学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性理书》云:

“为学之序: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庄子曰:

“人之不学,若登天而无阶。

学而智远,若披祥云而睹青天,如登高山而望四海。”

不登峻岭,不知天高。

不履深渊,岂知地厚?

人不游于圣道,焉可谓贤?

《礼记》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太公曰:

“人生不学,冥冥如夜行。”

韩文公曰: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人不知学,譬如牛羊。

朱文公曰: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

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朱文公曰:

“家若贫,不可因贫而废学。

家若富,不可恃富而怠学。

贫若勤学,可以立身。

富而勤学,名乃光荣。

惟见学者显达,不见学者无成。

学者乃身之宝,学者乃世之珍。

是故学者乃为君子,不学则为小人。

后之学者,各宜勉之!”

徽宗皇帝劝学:

“学也好,不学也好;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如禾如稻兮,国之精粮,世之大宝。

如蒿如草兮,耕者憎嫌,锄者烦恼,

他日面墙,悔之已老。”

《直言诀》曰: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明以照暗室,理以照人心。”

刘通曰:

“蚕质合丝,待缫方出。

人情怀知,须学乃成。”

《礼记》曰:

“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

书是随身之宝,才是国家之珍。

《论语》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到老,不会到老。

《论语》曰: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诸葛武侯诫子弟曰: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叹穷庐,将复何及也?”

先儒曰:

“儿曹当以读书通世务,不可以世务分读。”

先儒曰:

“让古人便是无志,不让今人便是无量。”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

“道非谈虚,释非参禅,儒非文章。

若谓有禅可参,是诬释迦;

有虚可谈,是诬老子。

夫子忠恕一贯,颜子斋坐忘,孟子知言养气,若谓是文章本头功名种子,虽能眼到口诵,不识心会方行,是诬孔颜孟氏矣。”

卫由曰:

“宽惠博爱,敬身之基。勤学者,立身之本。”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陶渊明诗云: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荀子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训子篇 第十 凡十七条

 

司马温公曰: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父教师严两无外,学问无成子之罪。

暖衣饱食居人伦,视我笑谈如土块。

攀高不及下品流,稍遇贤才无语对。

勉后生,力求诲。

投明师,莫自昧。

一朝云路果然登,姓名亚等呼先辈。

室中若未结姻亲,自有佳人求匹配。

勉旃汝等各早修,莫待老来徒自悔。”

柳屯田劝学文: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

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

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

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

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

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白侍郎勉学文: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教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若惟不耕与不教,是乃父兄之过欤!”

《景行录》云:

“宾客不来门户俗,诗书不教子孙愚。”

庄子曰:

“事虽小,不作不成;

子虽贤,不教不明。”

《汉书》曰:

“黄金满盈,不如教子一经;

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公孙丑曰:

“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

“势不行也。

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则反夷矣。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

则是父子相夷也。

父子相夷,则恶矣。

古者易子而教之。

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吕荣公曰: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鲜矣。”

太公曰:

“男子失教,长大顽愚。

女子失教,长大粗疏。”

养男之法,莫听诳言;

育女之法,莫教离母。

男年长大,莫习乐酒;

女年长大,莫令游走。

严父出孝子,严母出巧女。

怜儿多与棒,憎儿多与食。

怜儿无功,憎儿得力。

桑条从小抑,长大抑不屈。

人皆爱珠玉,我爱子孙贤。

《内则》曰:

“凡生子,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

男盘革,女盘丝。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九年,教之数目。

十年,出就外传,居宿于外,学书计。”

 

庞德公《诫子诗》云:

“凡人百艺好随身,赌博门中莫去亲。

能使英雄为下贱,解教富贵作饥贫。

衣衫褴褛亲朋笑,田地消磨骨肉嗔。

不信但看乡党内,眼前衰败几多人。

一样人身几样心,一般茶饭一般人。

同时天光同时夜,几人富贵几人贫。

君子贫时有礼义,小人乍富便欺人。

东海龙王常在世,得时休笑失时人。

大家忍耐和同过,知他谁是百年人。

瘦地开花晚,贫穷发福迟。

莫道蛇无角,成龙也未知。

但看天上月,团圆有缺时。”

 

省心篇 第十一 凡二百五十二条

 

《资世通训》:

“阴法迟而不漏,阳宪速而有。”

阳网疏而易漏,阴网密而难。

《景行录》曰:

“无瑕之玉,可为国瑞。

孝弟之子,可为家宝。”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家和贫也好,不义富如何?

但存一子孝,何用子孙多?

父不忧心因子孝,夫无烦恼是妻贤。

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亲疏只为钱。

既取非常乐,须防不测忧。乐极悲生。

得宠思辱,居安虑危。

荣深辱浅,利重害深。

盛名必有重责,大功必有奇勋。

甚爱必甚费,甚誉必甚毁。

甚喜必甚忧,甚赃必甚亡。

恩爱生烦恼,追随大丈夫。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子曰:

“不观高山,何以知颠坠之患?

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

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荀子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素书》云: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欲知未来,先察已往。

子曰:

“明镜可以察形,鉴古可以知今。”

过去事明如镜,未来事暗似漆。

《景行录》云:

“明旦之事,薄暮不可必。

薄暮之事,哺时不可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未归三尺土,难保百年身。

既归三尺土,难保百年坟。

巧厌多劳拙厌闲,善嫌懦弱恶嫌顽。

富遭嫉妬贫遭辱,勤曰贪婪俭曰悭。

触目不分皆笑蠢,见机而作又言奸。

思量那件当教做,为人难做做人难。

写得纸尽笔头干,更写几句为人难。

老子曰:

“上士闻道,谨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

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景行录》曰:

“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梁栋之材成。

水有所养,则源泉壮而流脉长,灌溉之利博。

人有所养,则志气大而识见明,忠义之士出。

可不养哉!”

《直言诀》曰:

“镜以照面,智以照心。

镜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

人之无道也,如车无轮,不可驾也。

人而无道,不可行也。”

《景行录》云:

“自信者,人亦信之,吴越皆兄弟;

自疑者,人亦疑之,身外皆敌国。”

《左传》曰:

“意合则吴越相亲,意不合则骨肉为仇敌。”

《素书》云: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论语》云:

“物极则反,乐极则忧。

大合必离,势盛必衰。”

物极则反,否极泰来。

《家语》云:

“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

《书》云:

“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预防其患也。”

《讽谏》云:

“水底鱼,天边雁,高可射兮低可钓。

惟有人心咫尺间,咫尺人心不可料。”

天可度而地可量,惟有人心不可防。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对面与语,心隔千山。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太公曰: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劝君莫结冤,冤深难解结。

一日结成冤,千日解不彻。

若将恩报冤,如汤去泼雪。

若将冤报冤,如狼重见蝎。

我见结冤人,尽被冤磨折。

《景行录》云:

“结冤于人,谓之种祸。

舍善不为,谓之自贼。”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常防贼心,莫偷他物。

古人云:

“若听一面说,便见相离别。”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起于饥寒。

贫穷不与下贱,下贱而自生。

富贵不与骄奢,骄奢而自至。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长思贫难危困,自然不骄。

每思疾病熬煎,并无愁闷。

太公曰:

“法不加于君子,礼不责于小人。”

桓范曰:

“轩冕以重君子,缧绁以罚小人。”

《易》曰:

“礼防君子,律防小人。”

《景行录》曰:

“好食色货利者气必吝,好功名事业者气必骄。”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说苑》云:

“财者,君子之所轻。

死者,小人之所畏。”

苏武曰:

“贤人多财则损其志,愚人多财则益其过。”

老子曰:

“多财失其守正,多学惑于所闻。”

人非尧舜,焉能每事尽善。

子贡曰:

“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

人贫志短,福至心灵。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击壤诗》云: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你害别人犹自可,别人害你却何如?

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

有名岂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胜碑。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

有意得其势,无风可动摇。

得道夸经纪,时熟好种田。

孟子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张无择曰:

“事不可做尽,势不可倚尽。

言不可道尽,福不可享尽。”

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

有势莫倚尽,势尽冤相逢。

福宜常自惜,势宜常自恭。

人生骄与奢(人间势与福),有始多无终。

太公曰:

“贫不可欺,富不可势。

阴阳相推,周而复始。”

王参政“四留铭”:

“留有余不尽之功,以还造化;

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

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留有余不尽之福,以遗子孙。”

《汉书》云:

“势交者近,势竭而亡。

财交者密,财尽而疏。

色交者亲,色衰义绝。”

子游(孔子的弟子。)曰:

“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黄金千里未为贵,得人一语胜千金。

千金易得,好语难求。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求人不如求己,能管不如能推。

用心闲管是非多。

能者乃是拙之奴。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小船不堪重载,深径不宜独行。

踏实地,无烦恼。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是病是苦,是安是乐。

非财害己,恶语伤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景行录》云: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机不密,祸先发。

不孝怨父母,负债恨财主(重刊本作“贫苦恨财主”。)

贪多嚼不细,家贫怨邻有。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但愿有钱留客醉,胜如骑马倚人门。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仁义尽从贫处断,世情偏向有钱家。

吃尽千般无人知,衣衫褴褛有人欺。

宁塞无底坑,难塞鼻下横。

马行步慢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人情皆为窘中疏。

《礼记》曰:

“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

而狱益讼繁,则酒之流生祸也。

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

此先王之所以避酒祸也。”

《论语》曰:

“惟酒无量不及乱。”

《史记》曰:

“郊天礼庙,非酒不享。

君臣朋友,非酒不义。

斗争相和,非酒不劝。

故酒有成败,而不敢泛饮也。”

子曰: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礼佛者,敬佛之德;

念佛者,感佛之恩;

看经者,明经之理;

坐禅者,登佛之境;

得悟者,证佛之道。

看经未为善,作福未为愿。

莫若当权时,与人行方便。

济颠和尚警世:

“看尽弥陀经,念彻大悲咒。

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经咒本慈悲,冤结如何救。

照见本来心,做者还他受,自作还自受。”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荀子曰:

“公生明,偏生暗。

端慤(作德)生通,作伪生塞。

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书》云:

“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其小人之为也。”

荀子曰:

“士有妬友,则贤友不亲。

君有妬臣,则贤人不至。”

太公曰:

“治国不用佞臣,治家不用佞妇。

好臣是国之宝,好妇是家之珍。”

谗臣乱国,妬妇乱家。

太公曰:

“斜耕败于良田,谗言败于善人。”

《汉书》云:

“曲突徙薪曲突徙薪;

比喻防患于未然。

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整日梳妆合面睡。

画梁斗栱犹未干,堂前不见痴心客。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万物有无常,万物莫逃乎数。

万般祥瑞不如无。

天有万物于人,人无一物于天。

天不生无禄之人,地不生无根之草。

大富由天,小富由勤。

莫道家未成,成家子未生。

莫道家未破,破家子未大。

成家之儿,惜粪如金。

败家之子,用金如粪。

胡文定公曰:

“大抵人家须常教有不足处,若十分快意,提防有不恰好事出。”

康节邵先生曰:

“仁者难逢思有常,平生慎勿恃无伤。

闲居慎勿说无妨,才说无妨便有妨。

爽口物多终作病,快心事过必为殃。

争先径路机关恶,近后语言滋味长。

与其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

赶人不要赶上,捉贼不如赶贼。

梓潼帝君垂训:

“妙药难治冤债病,横财不富命穷人。

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

生事事生君莫怨,害人人害汝休嗔。

天地自然皆有报,远在儿孙近在身。”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吴真人曰:

“行短亏心只是贫,莫生巧计弄精神。

得便宜处休欢喜,远在儿孙近在身。”

十分惺惺使五分,留取五分与儿孙。

十分惺惺都使尽,后代儿孙不如人。

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

富贵若从奸狡得,世间呆汉吸西风。

花落花开开又落,锦衣布衣更换着。

豪家未必长富贵,贫家未必常寂寞。

扶人未必上青霄,推人未必填沟壑。

劝君凡事莫怨天,天意于人无厚薄。

莫入州卫与县衙,劝君勤谨作生涯。

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地勤耕足养家。

教子教孙多教艺,栽桑栽柘少栽花。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堪叹人心毒似蛇,谁知天眼转如车。

去年妄取东邻物,今日还归北舍家。

无义钱财汤泼雪,倘来田地水推沙。

若将狡谲为生计,恰似朝开暮落花。

得失荣枯总是天,机关用尽也徒然。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无药可医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家常守分随缘过,便是逍遥自在仙。

宽性宽怀过几年,人死人生在眼前。

随高随下随缘过,或长或短莫埋怨。

自有自无休叹息,家贫家富总由天。

平生衣食随缘度,一日清闲一日仙。

花开不择贫家地,月照山河到处明。

世间只有人心恶,凡事还须天养人。

真宗皇帝御制:

“知危识险,终无罗网之门。

举善荐贤,自有安身之路。

施恩布德,乃世代之荣昌。

怀妬报冤,与子孙之为患。

损人利己,终无显达之云程。

害众成家,岂有长久富贵。

改名异体,皆因巧语而生。

祸起伤身,尽是不仁之召。”

仁宗皇帝御制:

“乾坤宏大,日月照鉴;

分明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

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

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

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

万种强图,争似随缘节俭。

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

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

神宗皇帝御制:

“远非道之财,戒过度之酒。

居必择邻,交必择友。

嫉妬勿起于心,谗言勿宣于口。

骨肉贫者莫疏,他人富者莫厚。

克己以勤俭为先,爱众以谦和为首。

常思已往之非,每念未来之咎。

若依朕之斯言,治家国而可久。”

高宗皇帝御制:

“一星之火,能烧万顷之薪。

半句非言,折尽平生之德。

身披一缕,常思织女之劳。

日食三餐,每念农夫之苦。

苟贪嫉妬,终无十载安康。

积善存仁,必有荣华后裔。

福缘善庆,多因积德而生。

入圣超凡,尽是真实而得。”

老子送孔子曰: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吾虽不能富贵于人,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也。

曰:

聪明深察,反近于死;

博辩闳远,而危其身。”

王良曰:

“欲知其君,先视其臣。

欲识其人,先视其友。

欲知其父,先视其子。

君圣臣忠,父慈子孝。”

家贫显孝子,世乱识忠臣。

《家语》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知也。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老而不教,死无思也。

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是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

老思其死则务教;

有思其穷则务施。

《景行录》云:

“能自爱者未必能成人,自欺者必罔人。

能自俭者未必能周人,自忍者必害人。

此无他,为善难,为恶易。”

富贵者易于为善,其为恶也亦不难。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千卷诗书难却易,一般衣饭易却难。

天无绝人之禄。

一身还有一身愁。

轻诺者信必寡,面誉者背必非。

许敬宗曰:

“春雨如膏,滋长万物,行人恶其泥泞。

秋月如镜,普照万方,

佳人喜其玩赏,盗者恶其照鉴。”

《景行录》云:

“大丈夫见善明,故重名节于泰山;

用心刚,故轻死生如鸿毛。”

外事无小大,中欲无浅深。

有断则生,无断则死。

大丈夫以断为先。

子曰:

“知而弗为,不如勿知。

亲而弗信,莫如勿亲。

乐而方至,乐而勿骄。

患之所至,思而勿忧。”

孟子曰: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吕氏乡约》云: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

礼俗相成,患难相恤。”

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足深信。

人不知己过,牛不知力大。

不恨自家麻绳短,只怨他家古井深。

侥脱,无辜报。

赃滥满天下,罪拘福薄人。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太公曰:

“人心难满,溪壑易盈。”

天若改常,不风即雨。

人若改常,不病即死。

《状元诗》云: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孟子云: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子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木从绳则直,君从谏则圣。

佛经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

后人收得莫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苏东坡云:

“无故而得千金,不有大福,必有大祸。”

《景行录》云:

“大筵宴不可屡集,金石文字不可轻为,皆祸之端。”

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争似不来还不往,也无欢喜也无愁。

康节邵先生曰:

“有人来问卜,如何是祸福。

我亏人是祸,人亏我是福。”

大厦千间,夜卧八尺。

良田万顷,日食二升。

不孝谩烧千束纸,亏心枉焚万炉香。

神明本是正直做,岂受人间枉法赃?

久住令人贱,贫来亲也疏。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孟子曰:

“为仁不富矣,为富不仁矣。”

子曰:

“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公心若比私心,何事不辨?

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

老子曰:

“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过后方知前事错,老来方觉少时余。

杨雄曰:

“君子修身,乐其道德。

小人无度,乐闻其誉。

修德日益,智虑日满。”

子曰:

“君子高则卑而谦,小人宠则倚势骄奢。

小人见浅易盈,君子见深难溢。

故屏风虽破,骨格犹存;

君子虽贫,礼义常在。”

《家语》曰:

“国之将兴,实在谏臣。

家之将荣,必有诤子。”

子曰: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云: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濂溪周先生曰:

“巧者言,拙者默。

巧者劳,拙者逸。

巧者贼,拙者德。

巧者凶,拙者吉。

天下拙,刑政彻。

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说苑》云:

“山致其高,云雨起焉。

水致其深,蛟龙生焉。

君子致其道,福禄存焉。”

《易》曰:

“德微而位尊,智小而谋大,无祸者鲜矣。”

荀子曰:

“位尊则防危,任重则防废,擅宠则防辱。”

子曰: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说苑》云:

“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小愈。

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

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子曰: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

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孟子曰: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老子曰:

“六亲不和不慈孝,国家昏乱无忠臣。”

《家语》(即《孔子家语》,原书27卷。今本10卷,系三国魏王肃搜集和伪造。)云:

“慈父不爱不孝之子,明君不纳无益之臣。”

奴须用钱买,子须破腹生。

着破是君衣,死了是君妻。

莫笑他家贫,轮回事公道。

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我。

是日以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于斯何乐?

《景行录》云:

“器满则溢,人满则丧。”

羔羊虽美,众口难调。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汉书》云:

“金玉者,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自古以谷帛为贵也。”

《益智书》云:

“白玉投于泥,不能污湿其色。

君子行于浊地,不能染乱其心。

故松柏可以耐雪霜,明智可以涉艰危。”

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

入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太公曰:

“日月虽明,不照覆盆之下。

刀剑虽快,不斩无罪之人。

非灾横祸,不入慎家之门。”

赞叹福生,作念祸生,烦恼病生。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得福不知,祸来便觉。

太公曰:

“良田万顷,不如薄艺随身。”

《周礼》云:

“清贫常乐,浊富多忧。”

房屋不在高堂,不漏便好。

衣服不在绫罗,和暖便好。

饮食不在珍馐,一饱便好。

娶妻不在颜色,贤德便好。

邻里不在高低,和睦便好。

亲眷不择新旧,来往便好。

养儿不问男女,孝顺便好。

兄弟不在多少,和顺便好。

朋友不在酒食,扶持便好。

官吏不在大小,清正便好。

道清和尚警世:

“善事虽好做,无心近不得。

你若做好事,别人分不得。

经典积如山,无缘看不得。

忤逆不孝顺,天地容不得。

王法镇乾坤,犯了饶不得。

良田千万顷,死来用不得。

灵前好供养,起来吃不得。

钱财过壁堆,临行将不得。

命运不相助,却也强不得。

儿孙虽满堂,死来替不得。”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能修,仙道远矣。

孝友朱先生曰: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颜子曰:

“鸟穷则啄,兽穷则攫,

人穷则诈,马穷则跌。”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景行录》云:

“广积不如教子,避祸不如省非。”

病有工夫急有钱。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宁吃开眼汤,莫吃皱眉粮。

桓范曰:

“若服一缕,忆织女之劳;

若食一粒,思农夫之苦。

学而不勤不知道,耕而不勤不得食。

怠则亲者成疏,敬则疏者成亲矣。”

《性理书》云:

“接物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酒色财气四堵墙,多少贤愚在内厢。

若有世人跳得出,便是神仙不死方。

人生智未生,智生人易老。

心智一切生,不觉无常到。

 

立教篇 第十二 凡十七条

 

子曰:

“立身有义而孝为本,丧祀有礼而哀为本。

战阵有列而勇为本,治政有理而农为本。

居国有道而嗣为本,生财有时而力为本。”

《景行录》云: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

成家之要,曰俭与勤。”

读书起家之本;

循理保家之本;

勤俭治家之本;

和顺齐家之本;

勤者富之本;

俭者富之源。

《孔子三计图》云:

“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寅。

幼而不学,老无所知。

春若不耕,秋无所望。

寅若不起,日无所办。”

《性理书》云:

“五教之目: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古灵陈先生为仙居令,教其民曰:

“为吾民者,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妇顺,夫妇有恩,男女有别,子弟有学,乡闾有礼。

贫穷患难,亲戚相救;

婚姻死丧,邻保相助。

毋惰农业;

毋作盗贼;

毋学赌博;

毋好争讼;

毋以强凌弱;

毋以恶凌善;

毋以富吞贫。

行者让路,耕者让畔;

班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则为礼义之俗矣。”

《性理书》云:

“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

治民者,导之以敬让而争自息。”

《礼》云:

“为君止于仁;

为父止于慈;

为子止于孝;

为友止于信;

为弟止于敬;

为国人交止于信。

若为斯道,可以为政理矣。”

王蠋曰: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文中子曰:

“治官莫若平,临财莫若廉。”

《说苑》云:

“治国若弹琴,治家若执辔。”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张思叔座右铭曰: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

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

容貌必端庄,衣冠必整肃。

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

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

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

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

书此当座隅,朝夕视为警。”

范益谦座右铭:

“一不言朝廷利害边报差除;

二不言州县官员长短得失;

三不言众人所作过恶;

四不言仕进官职趋时附势;

五不言财利多少厌贫求富;

六不言淫媟戏慢评论女色;

七不言求觅人物干索酒食。”

又曰:

“人附书信,不可开拆沉滞。

与人并坐,不可窥人私书。

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

凡借人物,不可损坏不还。

凡吃饮食,不可拣择去取。

与人同处,不可自择便利。

凡人富贵,不可叹羡诋毁。

凡此数事,有犯之者,足以见其意之不肖,于存心修身大有所害,因书以自警。”

武王问太公曰:

“人居世上,何有贵贱贫富不同?愿闻其说。”

太公曰:

“富贵如圣人之德,皆由天命。

富者用之有节,不富者家有十盗。”

武王曰:

“何为十盗?”

太公曰:

“时熟不收为一盗,

收积不了为二盗,

无事燃灯寝睡为三盗,

慵懒不耕为四盗,

不施工力为五盗,

专行窃害为六盗,

养畜太多为七盗,

昼眠懒起为八盗,

贪酒嗜欲为九盗,

强行嫉妬为十盗。”

武王曰:

“家无十盗,不富者何如?”

太公曰:

“人家必有三耗。”

武王曰:

“何名三耗?”

太公曰:

“仓库漏湿不盖鼠雀乱食为一耗;

收种失时为二耗;

抛撒米谷秽贱为三耗。”

武王曰:

“家无三耗,不富者何?”

太公曰:

“人家必有一错二误三痴四失五逆六不祥七奴八贱九愚十强。自招其祸,非天降殃。”

武王曰:

“悉愿闻之。”

太公曰:

“养男不教训为一错,

婴孩不训为二误,

初迎新妇不行教训为三痴,

未语先笑为四失,

不养父母为五逆,

夜起赤身为六不祥,

好挽他弓为七奴,

爱骑他马为八贱,

吃他酒劝他人为九愚,

劝他饭命朋友为十强。”

武王曰:

“甚矣,诚哉斯言也。”

 

治政篇 第十三 凡二十二条

 

明道先生曰:

“一介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

唐太宗御制:

“上有麾之,中有乘之,下有附之。

币帛衣之,仓廪食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苍难欺。”

《童蒙训》曰: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

曰清,曰慎,曰勤。

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

当官者,必以暴怒为戒。

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当。

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

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

与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

爱百姓如妻子,处国事如家事。

然后能尽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尽也。

或问:

“薄,佐令者也。薄所欲为,令或不从,奈何?”

伊川先生曰:

“当以诚意动之。

今令与薄不和,只是争私意。

令是邑之长,若能以事父兄之道事之,过则归己;

善则唯恐不归于令,积此诚意,岂有不动得人?”

凡异色人,皆不宜与之相接。

巫祝尼媪之类,尤宜罢绝,要以清心省事为本。

刘安礼问临民。

明道先生曰:

“使民各得输其情。”

问御史。曰:

“正己以格物。”

韩魏公问明道先生说:

“立朝大概前面路子放教宽,若窄时,异日和自家无转侧处。”

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子贡曰:

“位尊者,德不可薄。

官大者,政不可欺。”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

其事上也敬;

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子曰: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曰:

“君子惠而不费;

劳而不怨;

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

孟子曰:

“责难于君谓之恭;

陈善闭邪谓之敬;

吾君不能谓之贼。”

《书》云:

“木以绳直,君以谏正。”

《抱朴子》曰:

“迎斧钺而敢谏,投鼎镬而尽言,此谓忠臣也。”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顾东桥先生座侧铭:

“言行拟之古人,则德业进,功名付之天命,则心事闲。

报应会及子孙,则治政公,受享虑及疾病,则费用俭。”

先儒曰:

“处事不可不斩捷;

存心不可不宽舒;

待己不可不严明;

与人不可不和气。”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

“居位临民现宰官者,必非无因;

每见仕途上人,都认自家是某官某宦;

不知自家就是救世的活佛。

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除害安民,慈惠多方。

只是一个恰好,不可太过不及。

果能为人父母公祖,使地方老幼男女个个得所。

化成极乐世界,家家供俸,人人顶礼;

官也做了,佛也成了;

何等心安,何等快捷;

较之面壁修行,云壤万仞矣!”

 

治家篇 第十四 凡十六条

 

司马温公曰: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勤俭常丰,至老不穷。

待客不可不丰,治家不可不俭。

有钱常备无钱日,安乐须防病患时。

健奴无礼,娇儿无孝。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太公曰:

“痴人畏妇,贤妇敬夫。”

凡使奴仆,先问饥寒。

时时防火发,夜夜防贼来。

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成。

《景行录》云:

“观朝夕之早晏,可以识人家之兴替。”

司马温公曰:

“凡议婚姻,先须察其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贵。

婿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时不富贵乎?

苟为不肖,今虽富盛,安知异时不贫贱乎?

妇者,家之所由盛衰也。

苟慕一时之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轻其夫而傲其舅姑,养成骄妬之性,异日为患,庸有极乎?

假使因妇财以致富,依妇势以取贵,苟有丈夫之志气者,能无愧乎?”

安定胡先生曰:

“嫁女必须胜吾家者。

胜吾家者,则女之事夫,必钦必戒。

娶妇必须不若吾家者。

不若吾家者,则妇之事舅姑,必执妇道。”

男大不婚,如劣马无缰;

女长不嫁,如私盐犯首。

文中子曰:

“婚娶而论财,夷虏之道也。”

司马温公曰:

“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分之以职,授之以事,而责其成功。

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称家之有无,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费,皆有品节,而莫不均一。

裁省冗费,禁止奢华,常须稍存赢余,以备不虞。”

顾东桥先生曰:

“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

先儒云:

“待客当洁不当丰,不惟不能继,亦非所以惜福。”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

“主人为一家观瞻。

我能勤,众何敢惰?

我能公,众何敢私?

我既美衣美食,众何可受饥寒?

我既男婚女嫁,仆婢须令得所。

一夫一妇,天下之正道。

孤阴寡阳,人间之缺陷。

无子不敢不娶,有子多妾何为?

或娶妾久而无出者,恐负彼青春,未免闺怨,又当及时为之觅良配而成室家。

免了多少孽冤,解却多少缠缚。

至于精气渐衰,年华渐迈者,对青镜而自生愁叹,尚问娇柔悦汝乎?

知得岁月有限,黄金买我不出,美色窥我不见也。”

创业艰难,守者不易。

前人用尽心力,无非为儿孙计;

后人深加体贴,不惟保全见在,益复广大门庭。

不肖之子,视一切如土芥,弃之惟恐不速,甚至家无立锥,游手好闲,甘为人下而不知自耻,良可悼与!

与其求人甚难,追悔不及,莫若慎之孑始,克勤克俭,早图万全之策。

 

安义篇 第十五 凡五条

 

《颜氏家训》曰: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

有夫妇而后有父子;

有父子而后有兄弟。

一家之亲,此三者而已矣。

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

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曹大家曰:

“夫妇者,以义为亲,以恩为合。

欲行楚挞,义欲何义?

詈骂叱喧,恩欲何恩?

恩义既绝,鲜不离矣。”

庄子云:

“兄弟为手足,夫妇为衣服。

衣服破时更得新,手足断时难再续。”

苏东坡云:

“富不亲兮贫不疏,此是人间大丈夫。

富则进兮贫则退,此是人间真小辈。”

太公曰:

“知恩报恩,风光如雅。

有恩不报,非为人也。”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

“顺境易度,逆境难堪。

饱暖之家,弗肯虑及饥寒。

谁无亲族姻眷,邻里乡党,贫不能举火,孤寡无力完娶,一概置之不问,大伤天和,富贵岂能常保乎?

逢岁小旱,民不聊生,减己粮而赈救,活人多矣。

内不居功,外不求知,谓之阴德,莫可限量。”

 

遵礼篇 第十六 凡二十一条

 

子曰:

“居家有礼,故长幼序。

闺门有礼,故三族和。

朝廷有礼,故官爵序。

田猎有礼,故戎事闲。

军旅有礼,故武功成。”

晏子曰:

“上无礼,无以使下;

下无礼,无以事上。”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

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

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有勇而无礼则乱,

小人有勇而无礼为盗。

孟子曰: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言不和,貌且恭。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程子曰:

“无不敬。”

曾子曰:

“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孟子云: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

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出门如见宾,入室如有人。

《少仪》曰:

“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若要人重我,无过我重人。

太公曰:

“客无亲疏,来者当爱。”

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过。

栾共子曰: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

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

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

《礼记》曰:

“男女不同坐,不亲授。

嫂叔不通问,父子不同席。”

《论语》曰: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宣康府家训》:

“儿曹凡见艳色冶容年长者如姑母,年少者如儿女,年相若者如姐妹。

若能如此把持,庶几不至越礼。”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

“耳可为,目鼻可为,舌心则无不可为。

能为人所能为,不为人不为。

每日应事接物,如驾顺水之舟,只须掌得舵稳。

当行则行,不履邪径;

当坐则坐,无偏无倚;

当立则立,端凝不苟;

当言则言,是非不阿;

当揖则揖,当拜则拜;

无事一毫矫强,何等自在!

有时劳筋骨,苦心志,饿体肤;

都只安心顺受,切莫怨天尤人;

可上可下,能屈能伸;

心性圆明,了无色相,才是顶天立地一个汉子。”

老少长幼,天分秩序,不可悖理而伤道也。

 

存信篇 第十七 凡七条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老子曰:

“人之有信,如车有轮。”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子路无宿诺。

司马温公曰:

“诚之道固难入,然当自不妄语始。”

《益智书》云:

“君臣不信国不安,父子不信家不睦。

兄弟不信情不亲,朋友不信交易疏。”

 

言语篇 第十八 凡二十五条

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士相见,《礼》曰:

“与君言,言使臣;

与大夫言,言事君;

与老者言,言使弟子;

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

与众言,言忠信慈祥;

与居官者言,言忠信。”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刘会曰:

“言不中理,不如不言。

一言不中,千言无用。”

《景行录》云:

“稠人广坐,一言之失,颜色之差,便有悔吝。”

子曰:

“小辨害义,小言破道。”

君平曰:

“口舌者,祸患之门,灭身之斧也。”

四皓谓子房曰:

“向兽弹琴,徒尽其声。以言伤人,痛如刀戟。”

荀子曰:

“与人善言,暖如布帛。

伤人之言,深如矛戟。”

《离骚经》云:

“甜言如蜜,恶语如刀。

人不以多言为益,犬不以善吠为良。”

刀疮易好,恶语难消。

利人之言,暖如绵丝。

伤人之语,利如荆棘。

一言半句,重值千金。

一语伤人,痛如刀割。

口是伤人斧,唇是割舌刀。

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子贡曰:

“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论语》云: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藏经》云:

“人于仓卒颠沛之际,善用一言者,上资祖考,下荫儿孙。”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不怕虎生三个口,只恐人怀两样心。

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能言能语解人,胸宽腹大。

荀子云:

“赠人以言,重如金石珠玉。

劝人以言,美如诗赋文章。

听人以言,乐如钟鼓琴瑟。”

子曰:

“恶人难与言,逊避以自勉。”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先儒曰:

“能行不能言,无损其行。

能言不能行,不如勿言。”

对病夫勿言某死,对贪夫勿言己廉。

言虽无意,听者必厌。

妇人之言不可听,婢妾之言尤不可听。

说性命,虽不必真,强似说情欲;

言道德,虽不必行,强似讲俗事。

顾东桥先生曰:

“好辩以招尤,不若默以怕性。

夸能以诲妬,不若韬精以示拙。”

 

交友篇 第十九 凡二十四条

子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与好人交者,如兰蕙之香,一家种之,两家皆香。

与恶人交者,如抱子上墙,一人失脚,两人遭殃。”

《家语》云:

“与好人同行,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滋润。

与无识人同行,如厕中坐,虽不污衣,时时闻臭。

与恶人同行,如刀剑中行,虽不伤人,时时惊恐。”

太公曰: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近贤者明;

近才者智;

近痴者愚;

近良者德;

近智者贤;

近愚者暗;

近佞者谄;

近偷者贼。”

横渠先生曰:

“今之朋友,择其善柔以相与,拍肩执袂以为气合。

一言不合,怒气相加。

朋友之际,欲其相下不倦。

故于朋友之间,至于敬者,日相亲与,德效最速。”

子曰: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嵇康曰:

“凶险之人,敬而远之。

贤德之人,亲而近之。

彼以恶来,我以善应。

彼以曲来,我以直应。

岂有怨之哉?”

孟子曰: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太公曰:

“女无明镜,不知面上精粗;

士无良友,不知行步亏踰。”

子曰:

“责善,朋友之道。”

结朋友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种树莫种垂杨柳,结交莫交轻薄儿。

古人结交惟结心,今人结交惟结面。

宋弘曰:

“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

施恩于未遇之先,结交于贫寒之际。

人情常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酒食弟兄千个有,急难之时一个无。

不结子花休要种,无义之朋切莫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似蜜。

人用财交,金用火试。

水持杖探知深浅,人用财交便见心。

仁义莫交财,交财仁义绝。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顾东桥先生曰:

“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

文清公曰:

“不能受言者,不可妄与一言,此是善交一法也。”

 

妇行篇 第二十 凡八条

 

子曰:

“妇人,伏于人也。

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

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

教令不出闺门,事在馈食之间而已矣。

是故女及笄乎闺门之内,不百里而奔丧。

事无擅为,行无独成。

参知而后动,可验而后言。

昼不游庭,夜行以火,无火则止。

所以正妇德也。”

《益智书》云:

“女有四德之誉。

一曰妇德,二曰妇容,三曰妇言,四曰妇工也。

妇德者,不必才明绝异;

妇容者,不必颜色美丽;

妇言者,不必辨口利词;

妇工者,不必伎巧过人也。

其妇德者,清贞廉节,守分整齐,行止有耻,动静有法,此为妇德也。

妇言者,择辞而说,不说非语,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此为妇言也。

妇容者,洗浣尘垢,衣服鲜洁,沐浴及时,一身无秽,此为妇容也。

妇工者,专勤纺织,勿好晕酒,供其甘旨,以奉宾客,此为妇工也。

此四德者,妇人之大德也。

为之甚易,务在于正。

依此而行,是为妇节也。”

太公曰:

“妇人之礼,语必细轻,行必缓步,止则敛容,动则(足羊)(足且)。

耳无余听,且无余视。

出无谄容,废饰裙褶,不窥不观牖户。

早起夜眠,莫惮劳苦。

战战兢兢,常忧玷辱。”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

贤妇和六亲,佞妇破六亲。

或问:

“孀妇于礼似不可取,如何?”

伊川先生曰:

“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是己失节也。”

又问:

“或有孀妇,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曰:

“只是后世怕饥寒死,故有是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列女传》曰:

“古者妇人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

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

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

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

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智过人矣。”

 

附:

新刻前贤切要明心宝鉴

读书千遍,其义自现。

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

严师出弟子,严母出巧女。

不打不成人,打了做官人。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惜钱不教子,说短莫从师。

择师教子,择婿嫁女。

恶求千贯易,善化一文难。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若要小儿安,无过不饥寒。

宁做大家狗,休讨小家人。

小家做事慌张,大家做事寻常。

父母养其身,朋友长其志。

种田靠土,养子靠母。

家有千贯,不如朝进一文。

龙生龙子,虎生豹儿。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歹者是吾师。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不差移。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骨。

鸡儿不吃无功之食,羔羊乃有跪乳之恩。

《诗》云:

“子曰:

卿牢事不出,篱牢火不入。”

从交休说真言语,异日无情道是非。

桑条从小纽,长大纽不曲。

宁向好人相骂,休对恶人说话。

人不受千言,木不受万斧。

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

小心为人之本,刚强惹祸之根。

宁可胡吃,不可胡说。

一双伶俐眼,都是是非唇。

十分心机使七分,留下三分与子孙。

山上有地须天种,衙门无事莫去行。

两懒夹一勤,和勤一下懒。

两勤夹一懒,和懒一下勤。

劝君莫睡日头红,蚤起三朝当一工。

若还全家都蚤起,免得求人落下风。

千般滋味不如吃盐,富贵荣华不如种田。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先。

经纪道路眼前花,锄头落地是庄家。

走尽天涯并海角,只有锄头不误人。

除了心头火,何用佛前灯。

口内摩诃娑,船里蛆喳上。

布得春风有夏雨,冬来寒冷礼义生。

人情布的,冤家结的。

行须缓步,语要低声。

学成文武艺,方作帝王臣。

聚少成多,滴水成河。

一缘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千金易得,好话难求。

学到知羞处,原是艺不精。

逢恶莫怕,遇善莫欺。

人无两不是,车无坐倒地。

穷汉养娇子,富汉得奴使。

文官坐处笔砚,武官坐处弓箭。

不是秀才莫看书,不是屠行莫杀猪。

不是船家手,休要弄篙竿。

天黄有雪,人黄有病。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

乖汉做媒,痴汉做保。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男大当婚,女长必嫁。

笑人前,落人后。

花有重开日,人不再少年。

家有贤妻,男儿不遭祸。

家有能夫,妻儿不吃淡饭。

养家千口易,独自一身难。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砍树不倒斧口小,论人不过文字少。

宁可随娘千日好,莫教随爷一日孤。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一步一趋,路也不远。

蛇咬踏着,狗咬撞着。

鼻如鹰嘴,啄人脑髓。

面上无肉,必是怪物。

古人云:

“至善无如孝,极恶不过淫。

我若淫人妇,人必淫我妻。”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不经一事,不长一志。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吃饮称眉水,从前不吃皱眉汤。

宁可等你害人,莫叫别人害你。

你害别人犹自可,别人害你却如何?

《汉书》云:

“长江无六月,青山有时寒。”

子不嫌母丑,犬不怨家寒。

狗记千里路,牛还百日乡。

讨得一日饱,忘了百日饥。

人不通古今,马牛如襟裾。

人不知学,譬如牛羊。

呜呼老矣,岁不我延。

珍珠是宝玉,文章做高官。

识得千行字,自然礼义生。

夫子文章贵,提笔压万人。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远处是亲家,近处是冤家。

三四五六人,七长八短汉。

爱好勤洗服,贪懒不梳头。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大富由命,小富由勤。

若还懒做,厥草生青。

要行山下路,便问去来人。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

有志莫来屋边逞,放牛儿子叫大名。

太平还是将军定,太平不用旧将军。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捞鱼摸虾,饿杀浑家。

有志无志,但看烧火扫地。

男人饮酒,摇脚摆手;

女人饮酒,无丑可丑。

礼义生富贵,贼盗出饥寒。

人是旧的好,衣是新的好。

人老话多,树老根多。

酒不醉君子,棒不打好人。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争坐位,小人争卧处。

人有小大,口无尊卑。

凉药苦口,直言劝人。

何公无私?何水无鱼?

古人貌丑,常出大贤;

今人貌美,常出大奸。

黄金满屋,不如种田。

打鼓求得雨,高山也是田;

禳星求得命,道士活千年。

人有善念,天必从之。

无物可配天地德,全凭早晚一炷香。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

瞒人一似篮挑水,骗人一似网张风。

不习一经,不知礼义。

好看千里客,万里去传名。

损钱易饱,浪用还饥。

见人不唱喏,必定是蠢物。

身穿破衣裳,必是少钱粮。

好诗记得千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随乡入乡,积麻入筐。

做贼三年偷百家,祸至门庭不须嗟。

孔子曰:

“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子张曰:

“何为忍之?”

夫子曰:

“天子忍之国无害;

诸侯忍之成其大;

官吏忍之进其位;

兄弟忍之家富贵;

夫妻忍之终其世;

朋友忍之终其好;

自身忍之无祸患。”

子张曰:

“不忍何如?”

夫子曰:

“天子不忍国空虚;

诸侯不忍丧其位;

官吏不忍刑法诛;

兄弟不忍各分居;

夫妻不忍子孙稀;

朋友不忍情义疏;

自身不忍祸不除。”

子张曰:

“善哉!善哉!难忍!难忍!非人不忍,不忍非人。”

为恶从流,从善如登。

五行百常,孝顺为先。

惜子娇孙难训诲,说长道短不成人。

生前不承有限之欢,死后空洒无情之泪。

有因分析家产,而怨父母不均者;

有听信妻言,而谤父母不爱者;

有放纵骄奢,而憎父母防闲防闲;

防备和禁阻者;

有饮酒嫖赌,而恨父母拘束者;

有私其妻子,而吝父母衣食者;

有厚于亲朋,而薄父母用度者;

有执定轮养,而致父母饥寒者;

有子常出外,媳妇忤逆,而明知父母受气者;

有出外多年,忘归定省,而不顾父母奉养者;

有父在经营,母劳井臼,而夫妻贪逸,还说父母不是者;

有父母患病,不请医药,而借言老病难治者;

种种不堪,言之痛心。

要之,人间真富贵,还是帝王家。

 

 

作者范立本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为范立本。

《明心宝鉴》是一部汇集了儒释道思想精华,荟萃了明代之前中国圣贤有关修身养性、安身立命、言行交友等方方面面处世哲学的人生教科书。

全书分为继善、天理、顺命、孝行、正己、安分、存心、戒性、劝学、训子、省心、立教、治政、治家、安义、遵礼、存信、言语、交友、妇行共二十篇,六百余段短小精悍的名言警句。

在明代,本书是比《菜根谭》更流行的劝善书、启蒙书,曾多次重刊、重印,万历皇帝还命人重辑修订一遍,是当时最流行的通俗读物之一。

《明心宝鉴》也是中国历史上翻译介绍到西方的第一本古籍,1592年被译成西班牙文,手抄本于1595年被带回西班牙献给王子斐利三世,现收藏于马德里西班牙国立图书馆。后来又流传到中国近邻国家,六百多年来一直风行于韩国、日本、越南等国,被用作青少年启蒙教育、道德教育重要读本和个人修身励志经典。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注:1.本网站内容系同行内部交流信息,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2.本网站所有信息版权归原创版主所有。信息中如有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需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3.本网站由西度数码、谷歌网络、学做网站论坛、遗安文化研究中心后台支持。
4.欢迎各地同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同时欢迎投稿推送,原创本网站给予适当奖励。
5.本网站通讯:手机:18267661956 13659523068 邮箱:369489269@qq.com 微信:PXD96306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Copyright © 2012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登录后台|统计数据